從「同屬一中」到「同屬一國」 北京對台論述趨向內外有別?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眾所矚目的「習馬二會」於4月1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登場,根據新華社發布的通稿,習近平兩度強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眾所周知,過去北京方面的對台論述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為主,習近平在賴清德即將上台前夕,選擇在與「老朋友」馬英九見面時,表達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論述。從「同屬一中」到「同屬一國」,一字之差是否意味着什麼弦外之音?

「同屬一中」「同屬一國」兼用

中共十八大以來,大陸領導人對台最重要的表述,當屬2019年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當時習近平在談話中,三度使用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2005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二條即載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此「三段論」,則出現在了2022年8月所發布的第三份對台白皮書《台灣問題與新時代的中國統一事業》之中。

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了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習近平在講話中,使用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2015年11月8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是兩岸分治66年後領導人首度會晤,具有歷史里程碑的意義;當時習近平對馬英九說,九二共識「表明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民族,這一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4月10日下午,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新華社)

經由上述的簡要整理,看似「兩岸同屬一中」與「兩岸同屬一國」,穿插出現於大陸領導人的對台講話之中,「一中」等於「一國」,「一國」等於「一中」。當然,就兩岸的法理現實而言,「一中」與「一國」是必然的關係;尤其在國際政治的場合上,「一中原則」也為聯合國體系與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與認可。

美國虛化一中 藍綠遠離一中

不過,隨着中美大國博弈日益加深,美國不斷加大利用「台灣牌」遏制中國的力道,在許多作為上刻意掏空與虛化「一中」框架。而台灣內部政治的發展態勢,隨着「九二共識」被「妖魔化」,民進黨將「一中」「外國化」;國民黨方面則執著於「一中各表」,且看得出來有「各表」壓倒「一中」的風向。在此操作下,「一中」在台灣只能被淡化、簡化、他者化,而過度強調「各表」的結果,就是讓「獨台」與「台獨」朝向合流。

以北京對兩岸關係的敏鋭度,以及在文字運用上的嚴謹度,中國大陸不可能沒有注意到美國與台灣朝野在「一中」內涵的「偷天換日」之舉。就此角度而言,大陸方面使用「兩岸同屬一中」與「兩岸同屬一國」的表述,兩者之間恐怕越來越有着不同的政治涵義。

《反分裂國家法》第二條明訂:「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VCG)

長年倡議「一國意識」的台灣《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告訴《香港01》,「一中原則」及「兩岸同屬一中」固然正確,但在兩岸之間還有「各表」的問題,「同屬一個國家」是兩岸最根本的屬性,任何人不承認這一點,就無法與其交流溝通。

紀欣說,2017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大會上強調: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必須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才能正確處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她認為,「一國意識」與「一國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尚未復歸統一的台灣。

「同屬一國」界定兩岸內部關係

因此,強調「兩岸同屬一國」,一來可避免兩岸因存在政治分歧,而忽視了兩岸關係的本質;二來「兩岸一國」,也可檢驗台灣的政治人物,是否真正支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三來,還能夠避免民進黨政府製造「一中一台」。紀欣指出,「習五點」提出「兩制台灣方案」,那麼在探索、設計「兩制台灣方案」之前,必須先確立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否則根本無從談起;換言之,沒有一國,何來兩制?

4月10日下午,「習馬二會」登場前夕,馬英九抵達人民大會堂。(VCG)

如今北京已有「兩制台灣方案」的倡議,與「促統」進程兩條腿走路,但在美國的主導下,國際政治出現對「一中」認知的混淆,而台灣內部藍綠分別透過「一中各表」與「互不隸屬」的論述,與「一中」的「本來面目」漸行漸遠。北京正在加大國際舞台上的「統一」造勢,因此對外表態必會持續鞏固「一中原則」;至於對台,北京在方方面面陸續將台灣問題作「內政化」處理,為了要維繫「九二共識」這個兩岸政治基礎,避免其內涵被扭曲,比起「兩岸同屬一中」,「兩岸同屬一國」更能突顯、界定兩岸屬於內部關係的本質。

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節點上,習馬兩人在北京再度聚首,習近平在此場合兩度強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而非「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或許隱含了北京對台論述將趨向明顯「內外有別」的做法,這個細節着實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