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兩國論」演說背後 中美對台灣貿易20年首次逆轉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在兩岸引發巨大震撼。這位「台獨工作者」在演說中明確表示兩岸分屬兩個不同的國家,而且誓言通過強化軍事力量、壯大經濟實力,以及強化與「全球民主國家」的聯繫與中國大陸對抗。

中國大陸對賴清德的演說進行了嚴厲回應,大陸國台辦斥責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是罔顧民意、逆流而動,釋放了謀「獨」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危險信號,充分暴露了其「台獨工作者」的本性。解放軍東部戰區也從5月23日開始在台灣海峽進行代號為「聯合利劍-2024A」的軍事演習進行軍事震懾。

在兩岸關係更趨緊張的背後,經貿上的變化也特別引人關注。統計數據顯示,台灣3月份對美國的出口按年激增65.7%,達到91億美元,而對大陸同期出口增幅僅為6%,總額為79億美元,兩者相差12億美元。

台「國際貿易署」(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的統計數據還顯示,第一季度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46.25億美元,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額為224.07億美元,對美出口超過對大陸出口1.18億美元,美國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了台灣的第一大出口貿易對象。

數據不大,但卻是2003年以來中美對台貿易數據首次逆轉,可以稱之為一個具有拐點意義的歷史性變化。這一變化可能還不太穩定,在一些人看來也許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關注和熟悉兩岸關係特別是經貿與政治關係的媒體及觀察者知道意味着什麼。

它顯示出兩岸經濟關係正在逐漸疏遠,在蔡英文主政8年後,「政冷經熱」情況發生顯著變化,兩岸長期緊繃的政治關係已經對經貿聯繫產生嚴重影響,一定程度的「脱鈎斷鏈」正在兩岸發生。而與此相反,美台的政治與經貿聯繫卻得到了持續加強。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視察台積電於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廠址。(Reuters)

台經濟部分析稱,台灣地區對大陸的出口減少和對美國的出口增加已經成為一種明顯趨勢。

這一變化是中美戰略對抗的產物,也是台當局與美方合作有意識推動的結果。疏遠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聯繫同時加速融入美國主導的西方經濟體系,一直是蔡英文上任以來台當局的努力方向。

蔡英文上任後推出的新南向政策效果不佳,但是借中美戰略對抗的大勢,在美國「友岸外包」和「去風險化」推動下就腿搓繩,強化與美國的經濟聯繫卻取得了不小讓台美彈冠相慶的進展。

由於中美之間的戰略對抗與貿易分歧,許多在中國大陸從事台灣商品進口的外資進口商,包括那些為再出口而組裝手機和PC零部件的進口商,已將業務轉移至中國大陸以外的其它地方,有些則直接轉移到美國。

而美國方面出於與中國對抗的戰略需要,無疑歡迎和支持台灣蔡英文的「遠中融美」舉動。

賴清德這次的上任演講堪稱是一場赤裸裸的台獨演講,他明確表示兩岸分屬兩國,表示要通過強化軍事力量,壯大經濟實力,以及強化與美西方國家的聯繫等三條路徑來實現他的目標,讓台灣成為一個「偉大國家」。賴清德的軍事、經濟與外交主張,都是圍繞着並服務於他的獨立主張展開。

可以預見,接下來賴清德的任期,兩岸經貿聯繫的弱化與政治層面的對抗必將互相催化,進一步發生連鎖反應,兩岸的政經關係可能由此形成持續變壞的惡性循環。而來自美國的支持,以及中美與台灣之間經濟聯繫的冷熱變化,無疑是賴清德的底氣來源之一。美國方面對此也並不掩飾,在賴清德演講話音剛落就對賴清德表示了祝賀並表示期待與賴清德開放合作。

因為中美對抗越來越強,台灣在賴清德上任後的台獨行為更加激進,未來幾年,兩岸經貿聯繫必將被進一步割裂,中美關係也必將面臨更復雜、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