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空軍型殲-31「鶻鷹」現身 外貿型可配套四、五代機爭銷售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國空軍「殲-31」 近期現身,作為「鶻鷹」(FC-31)的空軍版本已流傳多年,從外部造型看和海軍型「殲-35」 幾乎一模一樣。內地軍事評論指出,殲-31空軍型無須仰賴大機翼提高升力,得以更注重高空高速承擔制空任務;而殲-31外貿型未來則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FC-31鶻鷹戰機:圖為2023年2月21日,「航空工業」微信公眾號發布的FC-31鶻鷹戰機照片。(「航空工業」微信公眾號)

搜狐網26日發布內地軍事專欄《河東三叔》軍事觀察文章,指根據基本造型判斷,解放軍機「殲-31」首飛機頭空速管拆除,說明它不再是測試機,有可能是量產型。同時,殲-31 並配備IRST 光電探測系統,使其機翼看起來更小,相比之下機身顯得比較修長,這與它是空軍型的定位相關。

內地網絡近日流傳,殲-31 隱形戰機騰空現身。(河東三叔)

文章介紹,殲-31 和常規陸上戰鬥機相同,有長跑道加持,因此無須仰賴大機翼提高升力,得以更注重高空高速承擔制空任務。

文章分析指出,由於沒有正式裝備,因此殲-31空軍型將以外貿版為標準,暫時稱之為殲-31 隱形戰鬥機,此款戰績和海軍殲-35 差別較小,不過仍有些許差異。例如殲-31 機翼更小,和尾翼之間距離比較大,同時前主起落架採用單輪設計,應該是目前兩者在外觀上最直接差別。

解放軍機殲-35。(河東三叔)

軍評分析,在一機多型的設計下,解放軍機殲-31 除了空軍型外,另有外貿型設計。綜觀目前全球軍貿市場,僅有美國對外軍售五代機,儘管俄羅斯雖然也想加入軍售市場,但產能實在有限,而韓國和土耳其屬於第二梯隊,皆力猶未逮。軍評認為,相比之下中國殲-31 外貿版則沒有各種限制,還可搭配成一套體系銷售,包括「梟龍」、殲-10CE 在內的四、五代機成套配置,當空軍未來批量裝備後,將不愁在國際市場沒有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