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釀死|台日同陷「曱甴食安危機」?醫點名「炒飯症候群」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台北信義商圈驚傳百貨餐廳「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釀2人死亡,多人送院救治。台北市衛生局前往案內餐廳現場稽查,發現該餐廳未能提具員工健檢資料、碟盤疑似有曱甴排泄物、刀具夾放於流理台等3項衛生缺失。

這宗位於精華商圈、離奇且罕見的食安致死事件,引起台灣媒體與輿論高度關注。無獨有偶,日本業者「丸米」製造的味噌同(26)日也傳出疑似混入曱甴的物體而自主回收。台灣衛生福利部食藥署證實,台灣亦有輸入同製造廠的味噌產品,名稱為「PLUS糀生味噌 糀美人」規格325g,有效日期2024年12月31日,一共輸入3.25公斤。

隨著台北鬧區餐廳傳多名民眾用餐,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症狀,並稽查出碟盤有曱甴排泄物等跡證,台灣輿論對台日是否同陷「曱甴食安危機」的揣度油然而生。

日本「丸米」味噌的650克品項,疑混入曱甴,台灣輸入的品項為325克的批號,總輸入量為10包。(マルコメ株式会社官網)

台媒《聯合報》引述台北榮總職業醫學與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介紹,指曱甴本身並沒有什麼細菌或病毒會引起食物中毒,但曱甴的身體、排泄物可能帶有病原菌,如果吃下遭到病原菌汙染的食物,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不過,這都需要進一步檢驗,而餐廳廚房、用餐環境出現曱甴或其排泄物等,代表環境不潔有所缺失」。

楊振昌指出,收治病人的醫院應該會收集病人的糞便、尿液、血液等檢體進行檢驗,檢驗項目可能包括瘧疾、痢疾、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甚至是仙人掌桿菌、肉毒桿菌毒素、大腸桿菌毒素等,以釐清真正的致病原因。

此外,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27日則在臉書表示,該起符合群聚,食物交集,和類似症狀的三元素,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並提出質疑,指向這「會是炒飯症候群嗎?」

台灣醫生提醒,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導致有孢子的仙人掌桿菌生長,食客吃入肚內後可能出現症狀。(示意圖,李琬瑩攝)

回顧過去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李建璋表示,多半是小吃攤,辦桌,或是營養午餐,這次是發生在百貨公司內的名店,著實讓人感到不安。歷史上大規模導致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近期還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此次事件可能是遭受這些細菌汙染。

針對「寶林茶室」集體中毒事件,李建璋表示,這些病患共同提到炒粿條,就讓人不得不想起一個醫學上的症候群,稱為「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意指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特殊細菌稱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仙人掌桿菌有孢子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內適當溫度, 這些孢子萌芽就產生症狀。

李建璋表示,近期就有美國女大學生因此喪生。而在台坊間餐廳裸條通常是煮熟狀態放在外面,需要烹調時才大火拌炒,的確有可能產生「炒飯症候群」。

李建璋強調,這只是他個人鑑別診斷的臆測,最後還是要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但是基於公衛預防原則,他還是願意冒著說太早,提醒民眾,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 ,即使加熱還是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