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公開支持中國所提烏克蘭和平計劃 分析:好向北京尋求支持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在啟程訪華前夕,公開支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提出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四項原則,認為這既考慮俄羅斯安全關切、又有助於建立長期穩定和平,可作為政治外交進程的基礎。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撰文:王緯溫

受訪學者分析,普京希望通過對中國的和平計劃表達支持,反駁西方有關北京在勸談促和上努力不足的質疑聲,為俄中關係創造更多善意,也為俄羅斯戰時經濟尋求更多物資支持。

普京星期四(5月16日)起對中國進行兩天國事訪問,是他5月7日開展六年新總統任期後首次出訪,也是他時隔七個月後再度訪華。訪華期間,普京將與習近平進行一對一會晤;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以來,兩人已會晤40多次。

普京在新華社星期三(5月15日)發布的書面專訪中,積極評價中國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稱中國提出的舉措務實和具建設性,發展了必須摒棄冷戰思維、堅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等思想。

普京也稱,北京很清楚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和其全球地緣政治影響,去年2月公佈的12點《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表明「中國朋友為穩定局勢作出貢獻的真誠願望」,更指習近平最近提出的四項原則是對上述文件的有機補充。

2024年4月16日,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中國外交部)

習近平4月16日在北京會見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時,要求烏克蘭危機各方遵守不要謀求私利、不要拱火澆油、不要進一步激化矛盾、不要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四項原則。

普京也表示,俄羅斯從未拒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談判,對就烏克蘭問題進行對話持開放態度。他並批評西方試圖「懲罰」、孤立和削弱俄羅斯,還向烏克蘭提供資金和武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課程助理教授駱明輝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北京的和平計劃持續缺乏細節,與莫斯科的策略高度契合,容易得到普京支持。

駱明輝認為,訪華本身對普京已是「象徵性勝利」,因為這顯示因侵略烏克蘭在國際上日益被孤立之際,仍有世界強國願意為他「鋪紅地氈」。

他研判,普京本週訪華不僅希望獲得更多話語上的支持,同時更希望得到中國對俄羅斯戰時經濟物資上的支持,包括出口更多晶片等關鍵物資,並磋商更多能源協議。

2024年5月16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訪問中國。(直播截圖)

儘管中俄雙邊貿易去年達到創紀錄的2400億美元,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對俄出口同比下降13%,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的銀行今年3月底也開始停止接受俄羅斯公司採購電子組裝元件的相關付款。

彭博社星期三引述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加布耶夫研判,俄中之間的銀行交易現在普遍遇到障礙,「美國政策的寒蟬效應已經顯現」。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則指出,中國不希望被視為與俄羅斯的戰爭機器綁在一起,同時也希望與包括歐洲國家等夥伴建立多極化世界,而不僅僅是與莫斯科合作。

圖為2024年5月15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在莫斯科主持舉行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發展會議。(Reuters)

普京在新華社採訪中則表示,對俄中經濟關係的宏偉前景充滿信心,兩國正在持續、系統地開展能源領域的戰略合作,並將在工業和高科技、太空與和平利用核能、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更密切協作。

據報道,新任防長別洛烏索夫、外長拉夫羅夫、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財長西盧安諾夫、央行總裁納比烏里娜等多名俄羅斯政府要員將隨普京訪華。

駱明輝分析,普京率領多名政要訪華,意味着他可能尋求在北京取得實質成果,包括更多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希望找到在俄中企業交易的同時、能規避美國次級制裁的方法。

駱明輝指出,儘管中俄關係並非「上不封頂」,但兩國關係確實已達歷史最佳水平。普京目前對中國也仍有籌碼,因北京希望在台海、南中國海等地緣政治博弈中,繼續得到莫斯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