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倡設金融、人才通行證 助建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為實現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經民聯提出七大建議,包括實施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和設立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等,助力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

+2

推廣粵港澳規則、管理、標準全面對接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經過5年實踐,融合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但由於大灣區存在「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至今在深度融合方面存在不少規則、機制方面的障礙,因此提出建立「大灣區自貿區」的建議。自貿區總體目標是將廣東自貿試驗區高水準開放政策適用範圍拓寬至粤港澳大灣區,實現貨物、服務、資金、人員等市場要素自由便利流動,並推動廣東與港澳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領域全面對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面向全球高水準開放。

自貿區產值13萬億人幣 倡適度開放跨境金融

經民聯的研究報告指出,建立「大灣區自貿區」,不僅可帶動廣東對外開放水平跨上一個新的台階,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而且建立一個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常住人口超過1.3億的自貿區。

盧偉國指,目前香港以至外國的金融機構進入大灣區內地城市仍然面對門檻高等問題,他建議參考歐盟經驗,實施大灣區金融機構牌照和資格「單一通行證」制度,金融機構取得符合基本標準的認證許可後,毋須再領其他牌照,可在大灣區自由營業。他又建議參考前海成功經驗,支持香港私人銀行、家族財富管理機構等金融機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運營中心,同時在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在較為寬鬆的政策範圍內,適度開放跨境金融業務,促進資金在大灣區內流動,同時降低融資成本。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資料圖片/新華社)

梁美芬倡開通綠色通道 擴大稅務優惠

議員梁美芬建議以河套合作區為平台,開通「綠色通道」,確保人員等創新要素都能夠便捷流動,打通大灣區國際創科合作通道,建立與香港國際化體制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就業稅收及社會保障政 策、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等,並由中央支持香港,在北部都會區成立「國家實驗室」,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人才方面,她建議擴大稅務優惠,並將區內各地個人所得稅優惠整合成為統一的優惠政策,擴大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涵蓋範圍,設立「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為外籍人才往來提供便利,將大灣區打造為全球一流人才嚮往的集聚地。

其他建議亦包括先在羅湖及褔田兩個鐵路口岸延長通關時間,逐步達致所有口岸24小時通關,全面實施「一地兩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