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首屆公民科開考 問國情國民教育 老師料逾9成考生達標

撰文:胡家欣 洪芷菁
出版:更新:

中學文憑試首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日開考,全卷涉三條必答題目,全部與國情及國民教育有關,涉及主題包括中國教育、人工智能安全及國民教育活動。有分題要求考生說明中國如何從經濟、科技及文化中,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亦要參考資料及自己所知,就「參與前往內地的遊學團有助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解釋看法。

有公民科老師分析,公民科試題程度較通識科顯淺許多,有三成分數題目幾乎是「送分題」,亦不設正反立論題目,考生即使未有複習課本,作答引用參考資料和生活例子,相信不難取得合格分數,預計超過九成學生會達標。

中學文憑試首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日開考。(盧翊銘攝)

公民科首屆文憑試考試時間為兩小時,設有三條必答題目,屬資料回應題。全卷設有五條MC多項選擇題;其餘屬2分至8分的短答或長答題。

第一條題目主題有關中國教育。設有一條佔一分的MC題,要求考生選擇對國家發展的正確陳述。閱讀材料引用有關2023年對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道、中國教育部2018至2022年的國家統計資料、2021年《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

1(b) 題目,要求考生根據資料,就中國的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分別描述一個特徵。題目佔3分。
1(c)題目,問及為甚麼教育對提升綜合國力是重要,要求考生參考提供的資料,及就自己所知,解釋答案。分題佔6分。

1(d)題目,問及除教育外,經濟、科技及文化亦能展現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要求考生從上述三個範疇,說明中國在該兩個範疇能如何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題目佔4分。

公民科卷第二題問及有關人工智能安全。(資料圖片)

第二題主題問及有關人工智能安全。設一條佔一分的MC題,問及資訊發展的特徵。參考資料包括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站、及有關智能聊天機械人(ChatGPT)新聞文章等。
2(b)題目問及,國家安全涵蓋不同重點領域。除「人工智能安全」外,要求指出另外兩個重點領域。題目佔2分。

2(c),要求考生參考資料,討論在教育上應用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式的一個正面影響及一個負面影響。題目佔4分。

2(d) 題目指,「生活在現今社會,人們應具備資訊素養。」要求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所知,解釋這個看法。題目佔8分,為全卷最高分的一條。

第三條主題關於國民教育,設有三條MC,各佔一分,考及《國歌條例》、《基本法》、辨識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等。題目的閱讀材料引用教育局2021年向學校發出的通涵,內容有關國安教育建議活動 ;另有2021年及2023年的政府新聞公報,提及有關內地遊學團,並引述高中生分享,遊學團能「看到國家日益進步,我引以為榮」。

3(d)題目問及,國民教育活動可如何增加學生對國家的認識,要求考生就參考資料,以其中兩項活動為例,解釋答案。題目佔4分。

3(e)則指,「參與前往內地的遊學團有助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要求考生參考資料及就自己所知,解釋這個看法。題目佔6分。

香港路德會北角協同中學副校長黃中偉表示,首屆公社科試題程度較通識科的顯淺許多,因前者只要求達標。(盧翊銘攝)

老師:較通識科顯淺 料逾九成考生達標

香港路德會北角協同中學副校長黃中偉表示,首屆公民科試題程度較通識科的顯淺許多,因前者只要求達標或不達標,設短答題及選擇題,學生較易得分;後者注重視考核高階思維能力,例如昔日卷二設延伸回應題,難度較大,可篩選表現能力較佳的考生。他預計,公民科超過九成的考生能取得達標成績。

試卷共有五條多項選擇題,他認為,大部分選擇題的程度簡單,考生仍需具備基礎知識,例如選擇題3(a),設有「陷阱位」,若考生不理解《國歌條例》,有機會選錯答案。不過,他指,即使MC全答錯,其他部份順利完成,仍有機會成績達標。

「送分題」佔約3成分數 未複習亦有機會達標 題目預設立場

他表示,如考生未有複習,在長題目作答時參考題目資料,並引用生活例子解釋問題,仍有可能達標。他舉例,試卷第三條問及國民教育活動如何增加對國家的認識,用常識作答亦可。他指出,試卷中多條題目程度簡單,「等同送分題」,估計分數合共有13分,包括1(a)、1(b)、2(a)、2(b)、3(b)至3(d)。他推算,試卷總分為42分,考生只要取得約四成分數,即16至17分便可合格。

黃中偉又表示,部分題目預設答題立場,考生若就反向立場作答便無法得分。他舉例,題目1(c)問「為什麼教育對提升中國綜合國力是重要的」,考生不能回答不重要,否則會離題。

另外,題目3(e)要求就「參與前往內地的遊學團有助加強學生的國民認同」解釋,他指,縱使考生的真實參與經驗與題目相矛盾,若回答無助加強國民身份認同,亦會離題。

多要求考生解釋而非正反論述 不排除未來出立場題

整體而言,他表示,試卷考核範疇合理,涵蓋中四至六課題,包括綜合國力、資訊素養及國民身份認同。若以分數計算,他指試卷有三分二的題目與國民身份認同、國家安全、憲法、基本法有關。他表示沒有立場題,即無需用正方角度論述一個立場。

他解釋,試卷有多題只要求考生「解釋」問題,而非通識科試題出現的「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你是否同意」。他又指,是次試卷有一題問使用智能聊天機械人程式的正負影響,可從資料中推敲,但相對通識科簡單許多,因無要求考生寫駁論。他估計,由於考評局的樣本試卷曾出現立場題,故不排除未來會考核。

議題恆常 資料取材主要來自官方

他又認為,公社科試題要求不高,但通識科考試,範圍較闊「無邊幅」,考生需要掌握「突發」議題,而公社科考核的為「恆常」議題,只要有複習課本,基本可應付考試。另外,他指試卷的資料取材有八分之五為官方資料,因考題多與國安、國家發展有關,故亦合理;而通識科因議題較闊,資料取材較多樣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