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半年網上求職騙案失2億元 48歲女子做電影票房打手 失353萬元

撰文:葉泳心 孔繁栩
出版:更新:

網上騙案層出不窮,當中網上求職騙案更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錄得1625宗案件,較上年同期增加3.64倍,損失金額達2.11億激增升9.42倍,即平均每名求職者損失13萬元。
警方指,其中最大宗損失金額為一名48歲求職女子,她在4月透過手機通訊軟件Telegram收到一名騙徒短訊,指現正聘請兼職影視助理,作網上打手幫電影票房刷數據,事成後能賺取1.3%佣金,她將350萬分批多次匯入騙徒戶口,但卻遲遲未收到佣金,始知墮騙。

警方將會在9月推出一個名為「視伏器」的詐騙陷阱搜尋器,市民只需輸入電話號碼、收款戶口、電郵地址、社交平台的專頁名稱等,就可知悉是否與詐騙案有關。

延伸閱讀:上半年錄逾萬宗科技罪案 網購騙案升四成 騙徒賣平貨密食當三番

警方將會在9月推出一個名為「視伏器」的詐騙陷阱搜尋器,市民只需輸入電話號碼、收款戶口、電郵地址、社交平台的專頁名稱等,就可知悉是否與詐騙案有關。(葉泳心攝)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指出,今年上半年錄得10,613宗科技罪案案件,較去年同期上升46%,損失金額15.79億元,上升12.6%。當中網上求職騙案更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錄得1625宗案件,較上年同期的350宗上升3.64倍,損失金額達2.11億,較上年同期的損失金額2,000萬上元升9.42倍。

「毋須學歷」、「高回報」、「現金出糧」招徠

疫情期間,不同人士包括家庭主婦、年輕人等都從社交平台上尋找兼職以「賺快錢」,當中又以「刷單騙案」最為常見。騙徒使用「不需學歷」、「高回報」、「現金出糧」等理由去吸引市民做兼職,使招聘騙案大幅上升。

+3

假購票平台 提取利潤需入錢完成任務

當中最大宗受害者為一名48歲女子,報稱4月透過手機通訊軟件Telegram收到招聘訊息,對方指因現在票房低迷,於是希望聘請兼職影視助理,幫助電影公司「刷數據」增加電影票房。工作內容主要到網站購買電影票,並留下影評,就能賺取1.3%的佣金回贈。

女子信以為真,便留下個人資料,透過WhatsApp聯絡認證後,騙徒向女子提供一個聲稱是購買電影票平台網站,指只要在平台增值就可以購買電影票。過程中,平台曾顯示女子已經獲得佣金,女子不虞有詐,為完成所謂的「任務」,將350萬元分批多次存入騙徒多個戶口,但卻遲遲未收到佣金,騙徒則聲稱未達標,受害人察覺不妙,於是報警求助。

疫情持續,市民傾向網上消費,本港今年上半年錄得逾1萬宗科技罪案,較去年同期上升46%,損失金額接近16億元。(孔繁栩攝)

警推「視伏器」搜尋器 提供詐騙情報

為了協助市民分辨詐騙陷阱以及網絡風險,警務處網絡安全罪案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法理鑑證及訓練)署理高級警司范俊業指出,警方將會在9月推出一個名為「視伏器」的詐騙陷阱搜尋器,取代原有的網絡釣魚詐騙搜尋器,向市民提供一些有關詐騙和網絡陷阱的情報。搜尋器的資料庫來自每日市民向警方關於科技罪案的報案,以及來自不同持份者的情報。

市民只需要輸入電話號碼、收款戶口、電郵地址、社交平台的專頁名稱等等,就可以知道該資料的數碼足跡與網上的詐騙案是否有關聯。如輸入的轉數快號碼,曾經和一宗關於詐騙案的舉報有關,結果就會轉成紅色。如果輸入的社交專頁或是用戶名稱曾經被舉報過,結果就會顯示橙色。如果輸入的電話號碼曾經和電話的資料舉報有關,「視伏器」就會顯示黃色。

警方希望透過「視伏器」去分辨清楚詐騙和網絡陷阱。市民無論在網購前、付款前、在接受新朋友邀請前,或是收到不明來歷的連結之前,都可以透過「視伏器」查詢該資料是否與以往詐騙案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