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B配置集中致「爆煲」 阮國恒:港銀存款多元化暫未見風險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BIS)今日(24日)在港舉行「在創新時代下與時並進的銀行業監管」研討會,是為香港「復常」後首個國際級金融監管會議,亦是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為疫後首次在巴塞爾以外的地方開會;同時會議也是金管局成立30周年的首個紀念活動。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於研討會後表示,由於保密條款,BCBS會議內容未能公開,但形容大家在會議中,就近日矽谷銀行及瑞信事件互相交流,委員會同意評估近期事件對監管和監管的影響,以吸取教訓。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本港銀行所持有的AT1債券佔其全部持倉只有0.1%,不擔心相關風險影響本港銀行體系;當局並沒有對AT1債券的直接風險敞口。阮國恒進一步補充,本港銀行目前持有由其他銀行發行的額外一級資本票據( AT1 )不多,只佔整體債務投資總額約 0.1%,若果單計瑞信的 AT1 債券,佔比更遠低於0.1%。

若計及其他銀行資本票據(包括二級資本票據T2和具吸收虧損能力的非資本債務票據( non-capital LAC debt instruments ),總額亦只佔銀行債務投資組合約1% 。

本地銀行負債端多元化

至於矽谷銀行(SVB)倒閉,阮國恒指,該行存款過於集中於科技及初創企業,同時相關企業的資金亦集中存放於SVB,金額遠高於存款保障上限。因此當銀行出現存款外流問題時,外流速度會較正常存款來源較多元化的銀行來得快,結果要賣出本來持至到期(Hold to Maturity)的資產,出現虧損。

他表示,本來在低息環境中,持至到期的資產價格波動應不大,但息口上升時價格變化則會很大,雖然持至到期的資產即使價格下跌,但在會計標準中,只要不變現都不會出現虧損。不過金管局作為監管機構,計算本地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時,會以市價而非本身價值去計算。

至於應否為銀行購入持至到期債券設上限,他認為未見到有需要,計算LCR時以市價去計入相關債券應可避免問題,又表示雖然LCR指標或未能監察到如SVB銀行出現的風險,但當局除了LCR指標外,亦會通過壓力測試等方式去監察,直言不論是存款負債端或貸款等,金管局最怕是過份集中。

不過阮國恒亦表示,若果國際監管趨勢是設限,當局亦會跟隨,而本港零售銀行負債端則較為多元化,未見集中風險等問題,但會繼續評估及留意事件發展,有需要便會改進監管措施。

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BIS)今日(24日)在港舉行「在創新時代下與時並進的銀行業監管」研討會。(資料圖片)

有歐美公司向本地銀行查詢開戶事宜

另一方面,瑞銀收購瑞信後,瑞信的AT1債券被完全減記,惹起債權人及市場人士的爭議。阮國恒表示,瑞信是由於政府或公共基金介入時,觸發AT1債券條款而引發減記,並非破產,因此不存在受償順位的問題。

至於網上流傳,因為矽谷銀行倒閉及瑞信事件,華人資產大搬遷,一個月內從美國及瑞士轉出760億美元及1,650億美元華人資產,總計近兩萬億港元。阮國恒指,近日資金流動正常,未見有異動,但據他了解,的確有歐、美公司向本地銀行查詢開戶事宜,目標是希望將資金分散部署。

提到今次是BCBS於疫情後首次在巴塞爾以外地方開會。阮國恒透露,有近40名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成員來港開會,部分則因為個別原因未有親身出席,至於研討會則有近110名金融界人士到場。他表示,知道成員提早來港,見到香港充滿能量,認為香港已經「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