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路政署辯稱不影響安全 仍拒交代海堤倒塌8大疑團

撰文:趙振龍 吳光熙
出版:更新:

香港01》揭露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填海工程驚現海堤崩塌,形成一個面積達18個維園足球場大的「新填地」,兩年多來公眾蒙在鼓裡。路政署長鍾錦華周一傍晚急急現身記者會解畫,試圖淡化事件,一方面承認移位較預期多,惟面對諸般質疑,卻以事件不影響公眾安全和環境為由,拒交代至少八大疑團。

自2014年底海堤崩塌後,當局以公眾少到該處為由,從沒有公佈事件。(鍾偉德攝)
事件對市民大眾、安全以致環境方面的影響,我們覺得沒大影響,公眾未必會關注我們在施工過程的一些措施。所以我們認為無需要主動將施工過程遇到、又已經能夠克服的困難,特別發放予公眾。
路政署署長鍾錦華
(吳鍾坤攝)

疑團一:填海區崩塌 施工設計失誤? 

是次填海利用嶄新的不浚挖式填海法,從衛星圖片顯示,填海在2014年10月初步完成,路政署長鍾錦華首次透露,早於同月26日,駐工地監督人員發現兩處地點出現伸延。究竟為何海岸線會突告崩塌,湧出大量海砂淤泥,是否意味當初施工設計失誤,署長避而不談。

疑團二:不能看的事故調查報告

承建商中國建築和獨立專家John Burland 分別進行了事故審查並撰寫報告,究竟報告內容是甚麼,當中有否調查責任誰屬,過程中有誰失誤錯判,報告完成,公眾以至審批撥款,為工程把關的立法會議員無從知悉。

【港珠澳專頁】全記錄:歷來最嚴重工程大崩坍 揭工殤染血真相

疑團三:填海崩塌已克服?

鍾錦華強調工程沒有影響公眾及港珠澳大橋的安全,又指現時工程問題已被克服,「無需要將已克服的困難,特別向外公佈」,不過記者上周現場所見,海堤外仍是一片爛攤子,困難是否已克服,實屬疑問。

對公眾來講無乜大影響,包括安全。那裡附近是個填海區,無乜市民去嗰度,對周圍的環境包括海水質素都無重大影響,所以基於此,我們有這個決定。海事處我們也有匯報過相關情況,環保署我們也有和他們溝通,其實在大型工程會有很多問題發生,不是每一樣我們都會向外公布。
路政署署長鍾錦華

疑團四:海砂流失無手尾?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去年被揭發「飄移」後,暫緩在填海地上加壓土堆,以避免海堤進一步倒塌,究竟香港接線工程有否採取同樣做法,換來填海區承載力不足,甚至出現沉降,未來需大筆資金維護,當局未有說明。 

疑團五:每月環評監察報告為何未有警示?

一如其他基建工程,承建商委託獨立顧問監察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每月向環保署提交報告,這些報告見諸路政署建立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專屬網站。記者翻查事發前後報告,未有發現當中提到有大規模沙砂流失或海堤崩塌的情況,究竟承建商以至路政署有否隱瞞?環保署是否當下立即知悉情況?對生態環境有否影響?

疑團六:自創工程技術名詞

路政署指出,從衛星圖所見的「出界」堆土屬「臨時堤腳荷載平台(toe loading platform )」,以穩固海堤和在原來設計位置建造永久海堤,臨時平台將於今年年中開始移走,到時將會令海床回復原貌。不過曾設計過天水圍、馬鞍山及貨櫃碼頭等填海工程的資深土木工程師倪學仁自言對「臨時堤腳荷載平台(toe loading platform )」聞所未聞,指道路工程上有loading plate 一詞,指天橋和路之間的一個石或鐵製的結構物,用以抵銷路面因底土沉降的高低差異,質疑署方藉專業名詞欲蓋彌彰。

疑團七:中國建築包底修補?

路政署又指,承建商已作出加固措施穩住移位,而調整設計和加固措施的費用亦是由承建商負責,但到底費用多少、是否會在總工程開支中申索?這些問題,路政署一規答案欠奉。

【港珠澳專頁】全記錄:歷來最嚴重工程大崩坍 揭工殤染血真相

疑團八:堆土屬臨時性質,不用刊憲通報?

路政署指「臨時堤腳荷載平台 (toe loading platform)」的修築位置,雖仍在項目施工範圍,但卻超出刊憲施工的海堤界線。翻查資料,路政署並沒再刊憲公布,是否已為非法填海?路政署是否可以聲稱因「堆土屬臨時性質、未出超施工水域」不刊憲、不向環保署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