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又蘊釀罷駛 陳美寶提早考牌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上星期三(2月5日)與的士業界代表新春團拜,副局長廖振新、運輸署署長李頌恩和香港的士業議會主席黃卓邦一同出席。根據當局社交媒體,局長陳美寶「在會上與各位分享笑口棗,寓意笑口常開,又送上茶葉及揮春,祝大家新一年生意興隆,路路亨通」。
政府非常着緊的士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亦知道業界有很多有心人。Mable局長希望藉着新年這個好機會與大家聚首一堂,聽聽大家的意見,與大家積極交流。
積極交流的業界有心人有誰?從現場照片可見,包括九龍的士車主聯會的任太平、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陳洲、會長周國強、的士車行車主協會主席袁揚威、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主席黃羽庭、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順豐車行主席吳坤成、忠誠車行創辦人鄭克和等。鄭克和之女鄭敏怡去年以星群的士成功取得車隊牌照,她和同樣正為的士車隊密鑼緊鼓的泰和車行伍海山、新科發展黃大海等都有出席。
新春團拜固然是一團和氣。局長陳美寶提到交通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小組將於今個月與的士業界和網約車平台代表會面,而運輸署亦正研究個人化點對點服務的整體供求,政府今年內會訂定網約車規管的立法建議。然而原來與此同時,的士業界對於Uber以及新加入競爭的高德不滿升溫,在不足一星期後的2月11日舉行了「香港的士同業大會」,通過授權黃羽庭作為業界發言人出席交諮會2月19日「網約車會議」。若然於會議後政府仍未如其願取締白牌車平台、檢控車主和司機,他們計劃發起罷駛行動,數千輛的士將於3月5日起暫停載客不少於五日。
乘客「用腳投票」 政府反誤的士業界
陳美寶由2017年10月出任運輸署署長至今,負責交通運輸政策已逾七年,跟周國強、黃羽庭等業界代表可謂交手無數。前年她在任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期間,業界曾揚言發動500輛的士在大埔林村停泊三小時,抗議政府打擊網約車不力。及至去年5月,又有的士業界「放蛇」捉Uber無牌網約車,周國強當時聲稱業界「近幾年被網民非理性罵、加價兩元罵半年,受到這樣的欺凌要如何做才對」。的士業界、網約車平台和乘客三方齊急,唯獨時任局長林世雄表示仍要再多一年研究點對點交通需求。現在陳美寶掌管運輸及物流局才兩個月,延宕多年的老問題即因為高德網約車而矛盾惡化。
由2014年Uber進軍香港市場計起,的士平均每日乘客人次卻由97萬跌至67萬。以每程車平均載客1.5人計算,陳美寶上任時的士每日完成33程車,最近已經跌至25程,相當於生意少了兩成多。與此同時,不但Uber的載客次數和行程里數顯著增長,香港每千人擁有私家車的人數也由2014年的68人上升至最新的77人,可見市民對於點對點交通需求有增無減。為什麼網約車既不合法而且車費較高,愈來愈多人仍然「用腳投票」,原因已經毋庸贅言。更值得局長認清的是原本保護市場的機制是如何反成糖衣毒藥,令的士在這場競爭中落於下風。已經是2025年的今時今日,仍不是所有的士均提供至少兩款電子支付。
乘客司機車行三輸 新局長改革要提速
的士司機生意淡靜,乘客得不到想要的合法服務,就連的士車行也淪為輸家。的士牌價在2015年見歷史高位後,市區的士牌由723萬跌到現在不足300萬,跌幅多達六成。車行當然在收租回本,每日車租動輒五六百元,還可以三不五時向司機加租。但跟置業負資產一樣,高位入貨的持牌人可能承受心理壓力,憂心牌價升不回去終要蝕本。1.8萬個的士牌照中約四成由車行持有,據估計泰和的士逾五百輛,忠誠、順安等大車行亦持牌數以百計,怨氣可想而知。
中大經濟學者、當時為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的莊太量2017年已曾經向《香港01》指出,政府可以回購部分的士牌照,保障司機生計同時確保市場不會被特定少數企業或投資者壟斷。消委會和競委會亦分別於2017年2019年建議政府開放點對點交通服務市場,區分的士及網約車服務市場,並讓市民受惠於競爭和創新。只是政府一而再、再而三捨難取易,連六百架專營的士也不敢引進,以為引入車隊制度以至司機違例記分制度就能消弭矛盾。
2023年12月審議法案的時候,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已經批評當局不發放新牌照,只是「塘水滾塘魚」,「希望召喚Uber的士的人仍然難以召車,只能召喚『白牌車』」;科技創新界邱達根也希望政府「就是否立法規管網約車盡快作出決定,需要立法的便立法,需要發牌的便發牌,為網約車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個清晰的指導框架和標準」。轉眼又過了一年多,惟運輸及物流局仍然「嘆慢板」、走流程,毫無提速、提效的跡象。無怪乎的士車行和業界憂慮規管遙遙無期,坊間甚至開始有聲音建議政府回購的士牌照。橫跨三屆政府、由張炳良、陳帆和林世雄三任局長滾存下來的燙手山芋現在來到陳美寶手上,位置剛剛坐暖即面臨考牌之作。特首李家超所看中的主動性和改革意識,應該在此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