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修改議事規則幾成定局 議會抗爭何去何從?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自上星期開始,立法會開始討論由建制派議員動議修改《議事規則》,以圖杜絕拉布;而民主派議員亦捷足先登,比建制派更早地提出多項修正案,聲稱可將《議事規則》不合理之處一併修正過來,同時亦期望將議案的討論時間一直拖延至三月的DQ補選後,防止建制派乘人之危,企圖「以拉布救拉布」。
但見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以「合併辯論」一招化解以及不斷加會審議,相信聖誕節前完成修改已無懸念。民主派自今天(12月11日)起發動市民參與紮營包圍立法會,相信效果有限,未能如過去反對二十三條立法般迫令建制派「回心轉意」。民主派與建制派應重新思考,在新的遊戲規劃下放棄敵我矛盾,令立法會重回正軌,避免進一步激進化。

民主派與建制派應重新思考,在新的遊戲規劃下放棄敵我矛盾,令立法會重回正軌,避免進一步激進化。(資料圖片)

正如《香港01》過去多次評論,否定少數派議員拉布的權利,抑或肆意拉布以求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是議會攻防戰的政治手段。過去激進派的「係又拉唔係又拉」和不時製造流會的做法,有置民生和審議法案的責任於不顧之嫌,令部份市民反感,最終令建制派趁取消六名議員的資格後,有藉口收緊議員原本可用的議政工具。

另一方面,如建制派議員在立法會開會時能盡其本份、安坐其位參與會議,而主席亦緊握議事規則賦予其「尚方寶劍」適時剪布,中止議員發言,直接進入表決程序,甚至如此次般整合議員的修訂案,拉布的影響實在可控範圍。梁君彥亦曾於八月的雜誌訪問中提到,主席已手握「剪布」大權,指「有些傳媒說修改議事規則是為了『剪布』,其實是誇大的說法」,正好說明建制派「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借剪布之名,實為自行削弱議會監察,為政府法案開路。

議事規則委員會主席謝偉俊批泛民「塔利班式」拉布,惹泛民議員不滿。(資料圖片)

雖然有人即時指出,往後政府的法案將更易過關,而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如梁振英UGL事件等將更困難,更指此舉將令整個議會「攬炒」,民主派更指修改議事規則是為二十三條鋪路云云。然而,正如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今天(12月11日)在報章撰文所指,按《基本法》第75條規定,立法會會議法定人數為不少於全體議員的二分之一。換言之,立法會大會的開會人數不能修改,而建制派提出的只是降低審議法案階段的「全體委員會」法定人數,因此過往在立法會會議上出現的點人數和流會情況,不會受到修改《議事規則》影響。

曾鈺成也提及「議員們知道可以比以前少十多人出席會議也不會流會,就更加放心缺席了。這叫做『水退船低』」,證明流會問題根本在於議員心不在焉。早前立法會前秘書長吳文華接受專訪時,亦指議員只是留意何時輪候到發言時間,根本不會安坐議會內聆聽其他議員和官員的發言,只顧自說自話,立論和問題重覆,更遑論與議員和官員辯論,最終政府當局也無法得知立法會的取態,監察從何談起?

早前立法會前秘書長吳文華接受專訪時,亦指議員根本不會安坐議會內聆聽其他議員和官員的發言,最終政府當局也無法得知立法會的取態,監察從何談起?(資料圖片)

過去幾年,拉布已一再破壞民生法案,觸動市民利益,更不能彰顯制度不公,只見選民心生厭倦。民主派或許應調整策略,不再以拉布作為議會抗爭的唯一手法。與此同時,建制派如繼續有權用盡,借自己議會暫時優勢,自削議會監察權,相信難以得到普羅市民的支持。從正面一點看,修改議事規則幾成定局,民主派與建制派也應重新思考在新的遊戲規劃下,如何可以令立法會有效運作,既繼續發揮議會監察政府的角色,亦令政府符合整體社會利益的法案盡快通過,讓市民重拾對議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