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觀點】全面寬免電動車登記稅落空 港府欠發展時間表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剛公布,政府會維持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的上限為9.75萬元,但全數豁免電動商用車、電單車和機動三輪車的首次登記稅。自去年預計案取消豁免電動車(包括私家車)的首次登記稅後,私家車的首次登記突破60萬架。推動電動車發展不僅是國際趨勢,更是一個環境友善的政策,政府應重新豁免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促進電動車發展,制定普及電動車的時間表。

170. 至於電動私家車,政府一方面要控制私家車的整體數目,以免造成交通擠塞及令路邊空氣污染惡化,但同時亦希望鼓勵車主在購買私家車時盡量選擇電動車,故此政府除了會繼續提供上限為九萬七千五百元的首次登記稅寬減外,亦會由今日起推出新增的「一換一」計劃。合資格的現有車主購買新電動私家車並銷毀其合條件舊私家車,將可獲較高的首次登記稅寬減額,上限為二十五萬元。有關寬減安排會維持至二零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環保署和運輸署稍後會公布詳情。

針對電動車的首次登記稅寬免上限增加。(資料圖片)

取消稅務優惠無效 私家車首次登記數不跌反升

政府自1994年起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及至2014年之前,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的數目仍然少於100輛。但在2014年至2017年間,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的數目由1,270輛大幅升至5,839輛,升幅超過350%;而單計過去五年(2012年至2017年),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的增幅高達9,63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去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電動車首次登記稅由全數寬免改為設有9.75萬免稅額。(資料圖片)

當中,2013/14年度是電動車發展關鍵的一年,全球電動車市場於同年有明顯的擴張。當時,電動車在歐美等市場都有明顯的升幅,外界認為可能因為當年油價的落差,影響消費者轉換電動車的意願,再加上有美國電動車品牌崛起,以電池技術「取勝」,在電動車市場上遙遙領先對手,並成功進軍歐洲市場,甚至香港。在2014/15財政年度內,首次登記電動車私家車突破1,000輛,多達1,270輛; 可見,全球電動車發展帶動香港的電動車市場,加上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有「補貼」之用,市民轉用電動車的意欲大增。

不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2月在財政預計案中宣布,由去年4月起取消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並將電動私家車原本豁免的首次登記稅改為只豁免9.75萬元。陳茂波當時以「控制車輛增長」為由解釋,他又指出這項措施是為了減少中產人士購買豪華的電動車。根據運輸署數據,自去年4月起政府取消電動車首次登記稅豁免後,本港私家車首次登記數目於2017年4月至12月期間不跌反升,較2016年同期增加3.5%;而去年4月的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數目從3月的2,964輛立即急跌至0,截至去年11月,只有81輛新登記紀錄,較2016年同期的1,726輛大幅下跌了95.3%。

由此可見,取消豁免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不但不能控制車輛增長,而且私家車數量不跌反升,取消豁免電私家動車首次登記稅變相是鼓勵買車的市民購買非電動車。再者,雖然近年電動車大幅增長,但只佔整體車輛的1.2%,也並非交通擠塞的「元兇」。政府實在不能再以「控制車輛(或私家車)增長」為由,而拒絕全面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若要「控制車輛增長」,就理應訂立車輛增長目標,限量發牌,方能「治本」。

電動車政策朝令夕改 欠發展時間表

以電動車代替燃油車是全球大勢所趨,陳茂波早前取消稅務寬免惹來不少批評,有論者指這是香港環保進程中的一個大倒退。政府不但沒有呼籲車廠加快研發電動車、增加電動車充電器,也沒有以其他稅項優惠加強推廣電動車,反而取消原有對私家車的稅項優惠。

自2014年起,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增至近1,300輛,有普及的趨勢,但引來傳統汽車品牌的恐慌,他們更在立法會上質疑政府為什麼要「資助」市民買奢侈品,不斷游說各界反對稅項豁免。政府其後作出讓步,終止電動車的稅項豁免,以致市民購買電動車意欲大減。事到如今,政府還就「叫停」百利而無一害的電動車政策仍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釋。今年陳茂波縱然對去年的方案略作更改,但是仍未就電動車政策訂立清晰藍圖。

以德國為例,多個城市空氣污染水平長期超標,但一直未獲聯邦政府正視。當英國及法國已經計劃於2040年全面禁止所有汽油及柴油車輛銷售,以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但德國卻遲遲未為此制訂時間表,還被批在汽車廢氣政策上「耍太極」;德國總理默克爾更被稱「汽車總理」(Car chancellor),對車廠諸多包庇。 那麼為何德國政府不肯落實柴油車禁令,推動電動車發展? 德國汽車業除了是經濟支柱,不少車廠與政黨更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大眾汽車所在的下薩克森州(Lower Saxony)州政府更擁有大眾汽車20%股份,社民黨籍州長魏爾(Stephan Weil)也是大眾的監事會成員。在這種關係下,政府根本不敢得罪業界,政府政策對汽車業的傾斜也難以撼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將恢復有關電動車的稅務優惠。(羅君豪攝)

雖然汽車業不是香港的經濟支柱,也沒有證據直指官員或政黨與車廠有利益衝突,但取消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後,傳統汽車品牌無疑就是既得利益者之一,「叫停」稅項優惠的政策或有向汽車業傾斜之嫌。不過,德國和香港同樣面對空氣污染、廢氣排放的問題,而電動車的確比起燃油車能有效降低在道路上的廢氣排放。政府過去一直強調要大力推動電動車發展,更在2008年提到要以「2020年香港30%在用私家車屬電動車輛或混合動力車輛」為目標。

然而,時至今天,政府還未訂定推廣和普及電動車的進程和時間表,試問決心何在?若2020年才做到「30%在用私家車屬電動車輛或混合動力車輛」,較多國的進程緩慢。多個國家已經訂立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包括全世界電動車比例最多的挪威。挪威不僅計劃於2025年禁售汽油車,預計會成為「電動車之國」,更會發展「電動」交通,例如電動飛機。

事實上由2013年今,私家車數目年年持續上升,而且電動私家車亦只佔整體車輛數目極小部分,現在雖然推出了「一換一」優惠,車主可以購買新電動私家車並銷毀原有私家車,但仍然不是全數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也許車主樂見獲得更高的首次登記稅寬減額。三年來,政府由全面寬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取消稅務優惠,到今年部分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可見政府政策朝令夕改,欠缺高瞻遠矚的發展藍圖,目光短淺。政府必需以市民利益為依歸,配合智慧城市發展,恢復全面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並且制定清晰的時間表,追上多國的電動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