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草場難管理 漁護署須權衡輕重 勿忽略保育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於4月13日召開會議,探討郊野公園的康樂潛力,顧問研究報告發現市民和郊野公園使用者普遍希望郊野公園可以有滑草設施。但鑑於管理困難,滑草方案可行性不高,漁護署須考慮各方意見,平衡發展與保育。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早前斥資260多萬元聘請顧問作《提升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康樂及教育潛力顧問研究》,調查在去年12月完成,收集到逾2,000份問卷,受訪者根據多個範疇,包括過夜設施、歷奇活動、休閒活動及其他配套設施,選出三個首選方案,他們大多希望郊野公園增設滑草、攀樹及水上活動等設施。

就性質而論,郊野公園固然是市民的休憩處,但更重要的角色是保育自然生態,而漁護署的角色就是保護郊野環境。觀乎《郊野公園條例》,漁護署的職責為:須(i)鼓勵為康樂與旅遊目的而使用和發展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以及(ii)保護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的花草樹木及野生生物。興建滑草場固然符合「康樂與旅遊」的要求,但是提供康樂設施,還需本乎保育原則,設施也應該以增加市民對自然生態的理解為主要目的。

男女老少皆適合的空中飛索。(互聯網)

過去也有不同機構建議漁護署在郊野公園設立康樂設施,外國歷奇飛索滑行公司Flying Fox擬於北大嶼山郊野公園興建飛索滑行,但最終遭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反對,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司建議的環評未有考慮地質元素,計劃因而告吹。在推行滑草之先,委員會也必須衡量後果,否則,只會吸引大量非為欣賞自然生態的市民到訪,增添生態壓力。尤其是漁護署自2016年推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後,垃圾數量尚未有減少趨勢,署方就更應深思,在郊野公園設立滑草設施,會否增添生態壓力。

事實上,香港現時並不乏滑草場地,新界例如沙頭角、新田和天水圍的農莊、種植園等鄉郊都設有類似設施。如果政府真的希望提供公營滑草場,也可於近郊地區設場,實在用不着發展郊野公園。

固然,漁護署有責任兼聽顧問報告、市民意見,發展郊野公園作康樂和旅遊用途,也須保護生態,要平衡兩者實不容易。但是報告指出,受訪者認為新設施不應違反保育目標,換言之,受訪市民也同意保育比發展重要,漁護署須謹慎考慮和研究建議、權衡輕重。興建滑草場是否破壞環境,仍屬未知之數,漁護署須詳細研究,考慮專家意見,在增添康樂設施之餘,更需做好保護環境的本業。

欠缺管理草地人才 方案難以成真

為了方便維修保養,現有的滑草場多以人造草取代真草,因為人造草比真草可以承受較高的使用率。人工草的安裝的確較為方便,可以在水泥地或瀝青地上使用,同時排水性能也較真草佳;但人造草也有其壞處,例如較硬、易受感染。

誠然,不論用真草抑或人造草,都有其限制,只是兩者同樣難以管理,政府也管理不善。據康文署和外判公司管理人造草球場的「往績」可見,香港欠缺管理草地的人才。香港大球場多次因管理不善而變成爛地,甚至淪為「國際笑話」,康文署於2013年成立了「香港大球場草地足球場專家小組」及「運動草地管理組」,聘請海外專家管理草場。其後,政府在2015年斥資1,200萬元維修香港大球場的人造草地,但一年後因大球場草地鬆散和長滿草苔,導致部分球員在首輪港超聯的賽事中跣倒,再次揭示政府管理不善。

香港大球場的草地總面積有9,620 平方米,一般只會有數十名球員使用,政府都管理不善,又何以妥善管理會有幾百、幾千人次使用的滑草場呢?再者,保養草地的價錢高昂,再以香港大球場為例,每年換草的費用相等於重新鋪一次草地 ,因草場會受香港氣候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