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要洗走利益輸送指控 公眾論壇須如實反映民意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進入第二階段公眾諮詢,上周末開始十八區巡迴展覽,六至八月展開四場公眾論壇,聽取市民意見。土地使用的爭議極大,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討論土地選項,到「點心紙」形式的調查設計,也在引導市民支持開發1,200公頃土地,同時避開了收回粉嶺高球場建議,以及土地分配問題。倘若專責小組誠意舉辦論壇,除了保安,還要細心安排討論環節,務求參與者有效、充分發表意見。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於4月26日正式展開,首一個月以推廣及宣傳為主,5月26日起公眾可透過填寫問卷,就各個土地選項表達意見。(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過往土地房屋諮詢常見衝突 質疑主辦方缺正當性

事實上,港人已經有共識運用棕地、收回粉嶺高球場及閒置農地等途徑建屋,本屆政府成立專責小組,只是磋跎歲月。既然專責小組已走到公眾諮詢階段,港人需要把握機會,在公眾論壇和問卷表達意見。然而,近年涉及土地房屋的諮詢會,以至其他官員落區活動,不時也出現衝突場面,甚至腰斬收場。印象較深的2012年新界東北發展諮詢會,六千人出席,原居民和非原居民、社運團體指罵,當時任職發展局局長的陳茂波離場幾乎被水樽擲中,擾攘一番才能乘車離開。這是因為反對者的不滿未被重視,多番向政府申訴無果,在諮詢會激起情緒。

土地房屋議題,牽涉龐大金錢利益,可以預見,即將舉辦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論壇,社會會出現更多組織動員,團體矛盾會更激烈,在場內挑起無數激辯。尤有甚者,專責小組諮詢過程偏重維護既得利益者,例如只談土地供求不談土地分配,供應選項收回粉嶺高球場和閒置丁地選項,沒有回應市民,外界擔憂專責小組會呈交不利民生、維護既得利益者的建議到政府。此外,參加者也很自然表達對政府整體施政的不滿。不滿者會加緊抗議,甚或發生推撞。一個本可容許直接與小組成員抒發己見的地方,很可能變成一場混亂。

是否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引起社會迴響,但黃遠輝認為最終是否開發,也要視乎公眾諮詢中的取態。(資料圖片)

改善諮詢會形式 期望更有效吸納民意

專責小組多番強調諮詢沒有前設,真誠反映市民意見。若真如此,在籌劃公眾論壇時,小組除了安排保安人手,以避免衝突外,更需要慎重考慮論壇的流程,讓參加者覺得受尊重。小組仍未公開論壇流程和活動,但如果採用以往一般輪流持咪高峰發言的安排,其他不大有效。在2009年,美國討論奧巴馬醫保方案,在南加州和佛羅里達州的會堂討論,就有參與者搗亂,後來有不少文章反思如何改善諮詢形式。

「慎思商議」是較多採用的另類方案。在香港,較具規模的商議活動,是佔領中環發起人舉辦的三場商討日。他們召集港人共議普選方案及佔領行動,當中有受訓練的人員整合小組討論,補充意見,再凝聚共識,最後由民間投票選出方案。

比佔領運動更早出現的,是香港電台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眾言堂》,是另一個參考對象。簡單來說,在《眾言堂》計劃,港大民研會電話隨機抽樣邀請約一百名香港市民出席,而參加者的性別社會階層分布,貼近香港整體。參加者在活動前可以先回答問卷,然後在會場聆聽講者的討論及提問,對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再在節目尾段回應同樣的問卷,了解參加者的變化。該計劃幾年來選擇不少富爭議的題目,包括應否擴建堆填區,支持自願醫保,支持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等等。如何挑選土地建屋,相信也可以用這類形式公平公開收集民意。

佔地170公頃的粉嶺高球場未有明確列明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問卷的選項內。(資料圖片)

信任比形式更關鍵 土地供應小組勿當論壇「做騷」

這類民間慎思商議活動,在台灣、美國、德國、巴西等地區也非陌生。雖然不會也不能取代傳統諮詢及議會制度,但可以補充現時匯集民意的缺陷。今天民粹主義當道,愈來愈少人願意傾聽對方意見。正因如此,商議活動更為重要。辦一場好的商議活動,可以證明給公眾,平心靜氣溝通,交流意見,主辦單位和政府會尊重並採納意見,有助政府施政,縱使市民未能在政策受惠,也減少怨憤。

有人會質疑慎思商議的成效,例如認為激進的意見會被排擠,專家意見仍主導場合等。這些質疑不無道理,也難以一時三刻解決。不過,主辦者取得活動參與者的信任,是商議達致成果的一大關鍵。放在土地大辯論,就是專責小組如實轉達民間意見給政府,包括呈交選項以外的建議,絕非當公眾論壇是「做騷」。

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本已惹質疑,諮詢內容也不利民生,但民間不應放棄後續活動,參與並監察公眾活動。小組成員要以民為本,均真主持論壇,洗脫偏頗商界政府的形象,協助長遠解決土地供應及分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