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主任之死揭示教育制度嚴重變質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日前天水圍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擔任學科主任、圖書館館長及教授中文科的48歲女教師林麗棠於校內疑因為工作壓力墮樓身亡。事後外界才發現身為圖書館主任的林老師除了要應付開設新圖書館外,還要兼負教授中文科的工作。而「圖書館主任職能關注組」召集人劉寶珊透露,圖書館主任須兼教竟是常態。本來要「一腳踢」管理圖書館對於圖書館主任來說已經工作繁重,要兼顧教學更加是百上加斤。近年師生壓力爆煲,自尋短見者時有聽聞。林老師之死,或許是多年來嚴重變質的教育制度縮影。

根據前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任內提出的教改方案,其2002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中,閱讀是四個關鍵項目之一,而學校圖書館主任為協助學生善用圖書館「學會學習」的專業職系。其職能包括為學生提供教學資訊渠道、發展可讓學生獨立學習的課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及習慣等。

然而在現實上,圖書館主任更多的心力,竟是花在行政及管理事務上。根據劉老師所言,由圖書採購、館藏管理、編目分類、文書處理等等,均要一手包辦,有時更被迫兼任教學工作,「喺教員室時間重多過喺圖書館。」工作如此繁重,圖書館主任根本難以如羅局長所言,助學生「從閱讀中學習」。

周三(6日)早上七時許,天水圍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48歲姓林圖書館女老師於校內墮樓亡。(資料圖片)

圖書館主任的問題,在於職能不清、晉升機會不明、支援不足,又長期以來受到當局忽視,幾乎任其自生自滅,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職位,因而遭到矮化。劉老師更指,其認識的一、二百名圖書館主任中,有10個現在或曾經因工作壓力患上抑鬱症。

而此又豈止於圖書館主任呢?根據教協去年的《2018香港教師工作壓力問卷調查》,近三成受訪教師因工作壓力而患有中度嚴重以上抑鬱徵狀,當中曾出現嚴重抑鬱的受訪者佔12.5%,最嚴重者曾出現自殘念頭。老師帶着神聖使命作育英才,若其受精神健康問題所擾,對社會來說必然是一個警號。

其實教師因壓力大而輕生並非新事。當年教統局局長羅范椒芬強推教育改革,兩名教師四日內相繼自殺,羅局長回應稱「如果係(因為教改)點解淨係兩位老師(自殺)呢?」今天仍言猶在耳。今天教師壓力之大,實為當年教改的後遺症之一。

羅范椒芬為當年教改推手,其「如果係點解淨係兩位老師自殺呢」名言言猶在耳。(資料圖片)

林鄭月娥上台以後,立即向教育界增撥50億教育經常性撥款,更在去年的《施政報告》向中小學提供約5,000萬元的推廣閱讀津貼,不過卻未有相應地在學校增加人手,亦未有紓解圖書館主任工作量過重的問題。相反教師為了申請相關津貼,需處理額外的評估工作及填寫大量表格,反而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自2000年代初教統局局長羅范椒芬推行教育改革起,「從閱讀中學習」、「教育多元化」、「求學不是學分數」等美好願景,在執行上逐一變質。「從閱讀中學習」卻未有對圖書館主任提供足夠支援;「教育多元化」令直資學校進一步「貴族化」,造成了窮富子弟間的階級矛盾;先前引起極大爭議的TSA及現在的BCA鼓勵操練風氣,更加跟當初的「求學不是學分數」背道而馳。

教改本意雖好,亦有其可取之處,但多年來離地決策者的朝令夕改已令整個制度嚴重變質,其對師生的層層積壓延禍至今,也平白失去了多名因不堪壓力而輕生的師生。在圖書館主任的工作量及壓力問題上,政府應全面檢討其職能、工作範圍、晉升機會、支援等問題,莫再令圖書館主任繼續成一個可有可無,被人矮化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