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暫緩車費加價取巧 港鐵須負社會責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型肺炎肆虐,百業漸見蕭條,要渡過寒冬實在需要各界合作。港鐵周四(20日)宣布多項特別支援措施,包括向旗下車站及商場租戶在短期內減租五成,以及暫緩本年度的車費調整。港鐵願意負上社會責任與民共渡時艱,實為社會樂見,但考慮到港鐵本身並非純粹的商業公司,業務涉及重大的公眾利益,其支援措施始終仍欠力度,港鐵應該做得更多。

港鐵帶頭減租值得鼓勵

港鐵業務涵蓋商場物業管理及交通運輸服務,對社會民生影響力甚大,故其特別支援措施也引來公眾關注。在商場業務方面,港鐵宣布為旗下所有車站及13個商場中小型租戶的二、三月租金減租五成,跨國大型租戶則會按個別情況再作支援。然而港鐵旗下商場的樓面面積達245萬方呎,全線車站商鋪多達1473間,是次寬減租金料涉及數百商戶,影響力自然不容忽視。

港鐵周四(20日)公布特別支援措施,包括凍結車費及為旗下中小型商戶減租兩個月。(資料圖片)

港鐵做法值得鼓勵,始終隨疫情爆發,商業零售正步入寒冬期,即如港鐵估計其旗下商場及商戶近期人流下跌多達兩成,更不用說過去半年的反修例風波的影響,商戶在生意不景氣捱租,自然面臨龐大的財政壓力,甚至考慮結業。業主為租戶寬免租金雖然自損利益,但忽略商戶營商壓力,甚至引起結業潮的話,長遠上對其利益亦無益處。

再者,港鐵作為新型肺炎爆發後首個大業主為租戶提供長達兩個月的劃一減租期,實可對其同儕作出示範,有效推動各界「共渡時艱」。專家估計新型肺炎疫情或須至夏季方能減退,故可料未來數月零售界仍然寒冬凜冽,港鐵絕對須按疫情變化,適度延續減租安排。

暫緩車資調整並非減價

不過,港鐵在鐵路服務上的措施卻教人失望。港鐵決定凍結今年的車費調整,原2020/21年度的港鐵票價調整幅度,會在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變動幅度和其他相關數據後,按票價調整機制計算決定,現港鐵決定沿用2019年1月實施的票價,希望做到「今年底前不加價」。另外,港鐵亦決定延長原定4月4日結束的「程程3.3%車費扣減」至6月底,同期亦會維持「港鐵都會票」、「全月通加強版」和「屯門–南昌全日通」等套票的現行售價。

暫緩調整車費是否「共渡時艱」,其實值得商榷。首先,不少市民仍須依賴公共交通通勤,要有效舒緩市民壓力的方法始為減價,港鐵以暫緩調整代替代減價本屬吊詭,更何況暫緩調整不等如停止調整,即如立法會議員、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成員田北辰所言,市民只能暫時「開心」,因本年度加幅大有機會累積至往後再加;再者,港鐵去年1月加價3.3%,從上年6月30日起一直以「程程3.3%車費扣減」的優惠回贈方式抵消加價,即使如今優惠計劃延長至今年6月底,但7月起市民就須真正面對去年車費增幅,實際上今年港鐵車費仍有增加。

檢討「可加可減」、政府回購港鐵 實屬必須

面對社會要求減價的聲音,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依舊只謂要尊重「可加可減機制」,認為目前首要須以本年度不加價為目標。然而機制雖可按物價水平、工資水平及生產力等因素客觀地調整車費,惟機制本身缺乏港鐵於車務外的商業收入,不但導致港鐵公司多年來在盈餘「滿瀉」下仍可上升車費,更導致車費「只加不減」。以去年港鐵加價為例,港鐵2018年基本業務利潤達112億,惟按機制計算出加價3.6%,更首次觸及車費調整的封頂機制,即車資增幅不可多於本港家庭收入中位數的升幅,故去年港鐵只能上調車費3.3%,餘下的0.3%將在2021/22年度追回,足見港鐵票價機制的荒謬。

公共運輸服務涉及龐大的公眾利益,港鐵公司決策斷不能只基於商業考慮,在疫情蔓延期間實有需要考慮下調車費,真正與社會共渡時艱,而非以數字遊戲哄騙市民。在長遠上,政府亦須果斷撥亂反正,如以大股東的身分要求港鐵檢討「可加可減機制」,要求機制須列港鐵車務以外利益入計算考量之內。當然,政府作為上司公司股東,大抵只能好言相向,未能大力干預港鐵車費調整。因此長遠來說,政府仍須積極籌謀回購港鐵,徹底將鐵路運輸服務去市場化,才能真正惠及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