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疫必然要付出代價 社會不可因小失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截至周一(3月23日)零時,全球共累積確診294,110例。席捲全球的肺炎打亂了原本有序的生活,連一直矢言如期舉辦東京奧運的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改口風,表示考慮延期一年。為了打擊疫情,各界均須接受付出代價,否則很可能因小失大。

不少體育賽事皆因肺炎暫停。原訂7月於東京舉行的奧運會在肺炎下將如何安排,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上周五(20日),挪威奧委會去信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提出在全球疫情受控前不應舉行東京奧運。加拿大及澳洲奧委會均表示,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除非東京奧運延遲一年舉辦,否則不會派運動員參加。

奧運涉及龐大利益

奧運毫無疑問是舉世矚目的體育盛事,也會為舉辦城市帶來名譽和經濟的雙紅利。是否能如期承辦奧運會對承辦國家來說茲事體大,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日本在是否延期舉辦奧運會一事上遲遲未下決定,甚至被本國國民批評,奧運會成為了日本政府防控疫情的腳鏈,認為日本政府為了奧運會而沒有及時、客觀地進行防疫工作。

然而,正如加拿大奧委會所言,雖然延期舉行牽涉眾多問題,但沒有什麼比個體的生命和國際社會的健康及安全更重要。奧運會雖然能夠帶來不少紅利,但因此聚集的運動員、遊客及造成疫情大爆發的風險,隨時有可能令承辦國得不償失,更會威脅全球的公共衛生,造成更深遠的經濟政治影響。這可謂勿貪眼前小利,犧牲一時利益以保將來更大好處。

這種心態在疫情二次爆發的香港,同樣是社會各界都需要的。社會對經濟復蘇的呼聲很高,市民久經居家防疫後也逐漸放鬆警惕,外出聚餐或活動增多。然而,海外新增確診人數日以「萬」計,香港確診個案也連日高升,單日數字甚至多達48例、44例,梁卓偉等專家均認為已陷社區爆發的邊緣。此時,我們能否為了長遠利益,承受眼前代價?

市民能否犧牲一時?

近日醫護團隊打出口號說「I stay at work for you, you stay at home for us 」(我願為你離家戰鬥,請你為我留家後援),希望社會減少人流聚集。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更加希望落實戒嚴級別措施,例如暫時取消部份酒吧或婚宴場地牌照次等,避免香港的疫情變得如武漢或意大利北部城市那般。

市民取消活動、商戶暫停營業等,必然會打亂了原本的慣性和秩序。然而社會必須意識到,只有當疫情真正受控,甚至消失後,社會才能真正重啓有序的生活。否則暫時的「如常」只是海市蜃樓,不堪一擊。以僱員回公司工作為例,一旦有員工確診,而很可能傳染給別的員工,且整個公司也要因此關閉消毒,無疑是因小失大。再者,按照公共交通的乘客密度,潛在患者也容易傳染給別人,不利於疫情控制。因此,既然政府已安排公員務重新居家工作,企業也應該響應,減少非必要崗位員工回公司的頻率,推廣特殊時期在家工作。這對員工、公司及社會,雖存在一時的不便,但對社會整體及長遠看都是利大於弊。

不少食肆已自願暫時休業,減少人流聚集。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只有齊心協力,犧牲暫時的利益和方便,才能讓疫情早日徹底結束,迎來經濟轉機,回歸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