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回收撥款三億 不應只做「打包出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早前《財政預算案》宣布將每年預留最少三億用於推行廢紙回收服務計劃,以穩定本地廢紙回收量以及價格。環保署透過公開招標聘請承辦商,有關「紙料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的招標已於2月開始,計劃最快可於下半年展開。不過有關計劃在業界內並非人人受惠,打包出口以外的「非主流運作模式」不在政府資助之列。

打包出口以外的「非主流運作模式」卻不在資助之列。(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計劃落後 未及變遷

政府推出計劃鼓勵回收,不過其對回收方式的限制,遭業界質疑是令業界倒退。環保署在回應傳媒有關招標的提問時表示,計劃是基於本地廢紙業界「現有業務模式」(即收集、分揀、打包/打紥廢紙,及出口到內地或海外市場)制定,生產和出口紙漿並不在招標範圍之內。本地環保廁紙製造商Mil Mil喵坊的聯合創辦人葉文琪認為,政府做法是對「願意行多步」的業界不公平,批評計劃扼殺業界創新。

政府用三億幫助回收廢紙,但目標僅將廢紙打包外銷,無疑忽視全球廢紙入口門檻提高的事實。2017年,中國禁止高污染固體廢物入境,對廢紙入境的要求已大為提高。其後不止本港,世界多國的廢紙都轉而運送到東南亞國家,突然的供應急增,首先令廢紙回收價急跌,其次當外地廢紙供過於求,回收地的廢紙入境政策亦會隨之改變,例如韓國、印尼等地便已相繼收緊進口標準,限制低質廢紙入境,而中國更將於2021年全面禁止廢紙進口。以此趨勢推論,未來各國的廢紙進口標準只會越收越緊,若政府的回收政策照舊依賴「打包外銷」,本港回收業的前景實在令人擔憂。

打包外銷並非唯一選擇,將廢紙製成紙漿其實更利出口、製造,政府不應作繭自縛。目前本港回收商如要將廢紙送往內地,仍須等待內地發出廢紙進口批文,令到本港回收商經常受批文影響,內地紙廠一日未能進口廢紙,本港回收價亦會因此受壓。但若本地回收廠將廢紙造成紙漿,目前出口紙漿到內地則不受限制。政府應該將資助範圍擴闊至製造紙漿,或以其他形式作回收的回收廠,而非限制業界以單一形式取得政府支援。

「紙料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要求回收商向前線拾荒者提供每公斤7毫的最低回收價,並在六個月之後按市場調整。(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緊貼業界 對應支援

透過「紙料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由政府出資包底,按廢紙量向回收商發出補貼,以為前線拾荒者提供每公斤7毫的最低回收價,並在六個月之後按市場調整。前線的「執紙皮婆婆」在回收價下跌時,或許能夠喘一口氣。誠如環境局回應時所言,隨生產和出口紙漿等處理工序和成熟程度不同,所需支援模式並不相同。環境局未來要繼續與回收商緊密合作,例如在未來吸收商界經驗後,推動及支援更多回收商採用新技術回收廢紙,協助本港環保業界轉型,讓本港廢紙回收不再依賴打包出口,也讓本港的可持續發展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