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的是革新者而非「醒目仔」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問責班子大改組,五名政策局長被換,惹來各界熱議。問責官員人選變動,社會總期望他們能帶來全新氣象,助港府改善施政。然而,新人事甫上任已有「醜聞」,有新任局長被揭曾藉「首置」名義漏洞避稅,個人操守因而成疑。香港深陷複雜的深層次矛盾,要走出困局,政府管治思維必須破格,問責班子若是只有在制度裹鑽盡空子、榨盡利益的自利精英,寄望他們創新氣象恐怕是緣木求魚。

國務院周三 (22日) 公布五名局長新任命,引起的話題不少,除了原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調任公務員事務局長之外,還有分別委任年僅43歲的許正宇及徐英偉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及民政事務局長,創下歷來最年輕問責官員的新紀錄。許正宇為已故民政事務局前副局長許曉暉的胞弟,曾任地產商及銀行高層、政府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助理秘書長、及駐京辦政務主任等職位,去年獲委任為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為期三年。徐英偉亦曾從事銀行業,在2008年加入政府出任政治助理,直至2017年升任勞福局副局長。另外,兩名年輕局長均為政黨民建聯的成員,許正宇更是黨中常委,現已正式辭任。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張浩維攝)

問責局長應「身家清白」

要說兩名局長還有何共通點,就是他們均曾利用「首置」名義漏洞買樓避稅。政府自2013年引入雙倍印花稅,直至2016年劃一提高從價印花稅,兩者均豁免首次置業人士,即首置客可以原來稅率購買其首個住宅物業。由於持有物業者只要利用近親轉讓單位,即可回復首置身份,故此漏洞多年容許投資者藉此避稅。許正宇去年從其妻子陳妍妮手中「購入」跑馬地兩個物業各四分之一業權,前者現持有兩個物業各一半業權,後者則回復首置身份,並於去年7月購入地利根德閣一豪宅,作價8,600萬元,估計可避稅552.5萬元。徐英偉早年亦以相同操作,於2014年10月從妻子余沛欣手中購入九龍塘又一居單位業權,後者於同年11月隨即用首置身份以1,700萬於又一居購入另一單位,料避稅127.5萬。

避稅不等逃稅,利用政策漏洞減少稅項實非違法,而且投資者以首置漏洞避稅為通常做法,相較個人操守,政府政策或更應為縱容歪風負責。然而公眾向來對問責官員操守有一定期望。當年非法僭建成為「梁唐」競逐行政長官之位的關鍵,坊間一樣有聲音認為非法僭建實為豪宅常事,不應小題大做,然而問責官員作為政府領導層,清白廉潔是基本操守,唐英年亦正因如此才未能問鼎特首,想不到其對手一樣知法犯法,惟被揭發為時已晚。縱使避稅不至於違法,但有產、富有人士藉財技挪用首置優惠,也非問責官員應有品行。港府近年公信力每況愈下,市民對高官的信任本所剩無幾,新任高官也曾蹚渾水,更是教市民唏噓。

徐英偉掌管民政事務局。(張浩維攝)

高官充滿投機者?

兩位新任局長的避稅行為並非犯於出任問責官員之時,亦非涉及嚴重的利益衝突,相較過去梁錦松在增加汽車登記稅前偷步買車、林奮強在樓市辣招出台前偷步賣樓,聶德權疑在放寬樓按門檻前偷步買樓,或許只為小事一樁。但當官員涉及醜聞常態化,不禁教人詰問港官人選是否別無更為「清白」的選擇,甚或是本地精英的本質根本如此,即慣於為自己利益不惜鑽探、遊走制度空隙。然而要化解本地嚴重的深層次矛盾,需要的是具備跳出框架之破格思維的官員,慣於利用制度自利者能否助社會走出困局,實在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