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兩日七意外 市民局方須慎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早前「五一黃金週」市民連放四日假,加上近日疫情放緩,吸引不少市民出外行山郊遊。不過隨行山風氣愈變熾熱,行山意外亦隨之增加。周日(3日)下午,報案中心在45分鐘內連續收到5宗中暑求助個案;周一(4日)早上,7分鐘內再接連出現兩宗求助個案。連日行山事故頻生,情況令人擔憂。

過去假期一連兩日發生的多宗求助事件,大部分涉及行山人士中暑。(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港人行山要小心

本周天氣炎熱,根據天文台紀錄,周日多區氣溫達34度或以上,市民參與戶外活動不免受到影響。而過去假期一連兩日發生的多宗求助事件,大部分涉及行山人士中暑,事後需要消防或飛行務隊直升機參與救援。

以往出現行山事故,社會聲音普遍都會指斥行山人士不是,然而意外並非人所樂見,而中暑、滑倒等情況更難以控制,事後對事主再多批抨也無補於事。反而是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避免同類意外再次發生,例如漁農署可以在「郊野樂行」的應用程式中加入天氣資訊與注意事項,晴天時提醒山友慎防中暑,下雨後提示路面可能濕滑等。雖然少少提醒未必足以杜絕意外,但意外一宗嫌多,市民以及局方仍須盡力避免意外。

假日行山本是樂事,但若因發生意外需要求助,既失去一日美好假期,也對個人身體構危險,可謂得不償失。行山人士出發前最好先注意天氣,以及帶備足夠飲用水,並注意個人身體情況。市民選擇路線前也應先上網了解山徑難度,評估個人風險,再決定路線是否適合自己。

一方面行山人士固然要格外留神,注意個人身體狀況。但另一方面,政府亦可尋求辦法減少意外發生。(資料圖片/周立賢攝)

行山文化適當推廣

自疫症以來,市民一直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出入人多地方,雖然之後行山比行街更多人,但行山也自然成為市民消閑選擇。而近期連續多日的本地零確診,對不少市民而言更是呼吸新鮮空氣的大好時機。但隨行山文化普及,部分行山新手初試山徑之樂,其行山經驗及日常訓練不足均可能釀成意外。一方面行山人士固然要格外留神,注意個人身體狀況。但另一方面,政府亦可尋求辦法減少意外發生。

郊野景色一直是香港的珍貴資源,香港有四分三土地屬於郊野,本港郊野公園及特別用地佔地4萬多公頃,香港麥理浩徑於2016年更獲《國家地理雜誌》選為20條最佳行山徑。如因發生意外而讓市民減少行山意欲,甚至否定行山郊遊的價值,無異因噎廢食。康文署可以與漁農署合作推廣行山文化,例如參考現時市面的初階山藝訓練課程,聘請專業人士帶隊,讓導師提醒行山新手不同的行山須知。同時也讓新手們有能力評估個人體力及山徑狀況,即使未來再挑戰更高難度山徑,也能減少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