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須正視租管小組代表性不足問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劏房問題嚴重,早前政府終於成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研究劏房租管的可行性,惟小組組成被質疑沒有社福機構代表,代表性因而成疑。在周一(1日)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中,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力撐」小組具充份代表性,同時亦會著重小組將探訪劏房戶、與關注團體會面的工作。但到底小組真的有效廣納劏房戶的聲音嗎?

港府今年4月公布「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的委任名單,其中一共13人的小組將在18個月內研究劏房租管的可行性,並撰寫報告予政府參考。不過研究小組的組成與工作引來不少憂慮,如小組並不包括直接來自關注劏房的社福團體代表,與政府當初承諾所有出入,而且亦有議員擔心小組工作有所不足,特別是早前有傳小組只會召開11次會議,擔心數量不足之餘,更恐怕政府將相關的公眾論壇、與壓力團體會面等活動會被計算在內。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周一(1日)開會討論租管研究小組事宜。針對有關小組代表性,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指出,小組其中一名學者成員為關注團體的董事,過去有參與關注劏房工作的經驗,相信可藉此反映相關的聲音,並肯定小組的代表性。另外,他亦強調上所草擬的11次小組「會議」實為11個「階段」, 並不代表實際上只會進行11次會議,並強調探訪劏房戶、與關注團體會面般的行動並不會只進行一次。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周一(1日)出席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的特別會議。(余俊亮攝)

提高代表性不能草草了事

然而,蘇偉文未有明言相關董事、關注團體及關注工作的細節,實在難以證實劏房戶的聲音可如實帶進研究小組之中,政府有必要更清楚公布相關資訊。而小組成員佘慶雲早前回應小組名單時,亦親證成員中只有關注住屋團體的代表,卻未有社福機構的代表,明顯教人憂慮小組內相關的聲音不足。即使政府所提及的該名學者有參與關注團體、社福工作的經驗,但如果政府重視關注劏房的社福代表,大可邀請多一名直接代表社福團體的人士加入,畢竟小組內代表地產、業主等利益的成員為數不少,正如業主會會長佘慶雲明顯帶有反對租管、希望反映業主聲音的傾向,政府始終有必為小組注入更多社福界聲音,以作平衡。

另一方面,蘇偉文強調小組將進行多次如探訪劏房戶、與關注團體會面般的活動。毋庸置疑,這些直接與劏房戶及相關團體接觸、交流的活動相當重要,畢竟小組成員不少被批對劏房認識不足,諸如作為小組主席、地產代理監管局主席梁永祥博士,竟稱最近才學會劏房的英文「subdivided unit(分間樓宇單位)」,實在難言小組對劏房有着深厚的認識。但教人憂慮的是,這些探訪、交流的工作能多大程度提高個別小組成員對劏房的認識。

更重要的是,即使與劏房戶、關注團體會面次數再多,社福團體始終不在研究之組之內,既不能持續就劏房租管提供意見、更沒有實則的決策權力,故對小組研究、撰寫報告等影響力有限,政府不能藉此取代邀請社福代表參與小組。政府應趁小組工作仍處於初步階段,盡早邀請關注團體加入小組,方能確保劏房戶的聲音得如實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