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終於還巴士乘客一個遲來的福音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周五(19日)討論運輸署的建議,要求專營巴士的站立乘客數目由每平方米六人減為四人,實際上將會增加班次及紓緩車廂擠迫情況。對於廣大乘搭巴士的市民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遲來的福音。

現時巴士的可站立人數標準為每平方米六人,並以此計算,當最繁忙半小時載客量達100%或最繁忙一小時達85%時,巴士公司便會增加班次。然而,不少市民相信亦曾經歷「企到出車門」甚至巴士滿載而「飛站」的情況。

六人標準不切實際

造成落差的原因眾多,其中一個如運輸署報告所指,乘客為了方便下車,一般不會行入車廂,令整體可站立人數減少。但更重要的是,每平米方站立六人的標準,乃基於每名乘客佔用0.17平方米的空間(約41厘米乘41厘米),本身就相當不切實際。例如乘客若為異性,或在夏天曾經出汗,乘客也傾向保持較多距離。

此次運輸署經檢討後,修訂巴士公司加班次的標準,最繁忙半小時由載客率100%減至90%,最繁忙一小時由85%減至75%,使站立乘客由每平方米六人降至四人,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做法。此既令市民候車時間減少,也可以紓緩車廂內的擠迫情況。

港鐵早已改用四人

然而,運輸署這次只是遲來的福音。事實上,港鐵早已用每平方米站立四人計算載客率,及以此調節班次。運輸及房屋局在2014年亦曾指出,雖然列車可負荷的最高水平為每平米方六人,但因為市民需要空間、閱讀報章或電話等習慣等,使實際情況中,「列車只能達到每平方米站立約四人的乘客密度」。

在該份「港鐵列車的可載客量和載客率」文件中,運房局指出,「在八十和九十年代,當時乘客密度可達到每平方米站立六人」。姑勿論是否如此,此種標準肯定已不合目前社會需要。是次運輸署建議增加班次,並已獲巴士公司同意,預計將額外購買50輛巴士及增聘120名車長,最早於明年年中開始實施,可謂終於還市民一個較舒適的乘車環境。尤其對於長途通勤的市民,總算遲到好過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