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朗簽合作協議 勢成中美角力風向標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媒《紐約時報》上周末披露一份有關中國與伊朗即將簽署經濟及安全協議,文件共18頁,當中包括伊朗會於未來25年向中國提供石油,以換取中方投資伊朗的電訊、港口和鐵路等。雖然中、伊兩國並沒有正式宣布簽訂協議,但《紐約時報》指文件得到伊朗官員承認,而且被標記為「最終版本」,標註日期為「2020年6月」。中伊兩國存在緊密戰略關係,簽訂如此協議對雙方都有利,本身毫不奇怪。但美國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並以單邊經濟制裁手段孤立伊朗,不少國家即使不滿,但有礙於美方的制裁,對伊朗都顯得投鼠忌器而不敢與之展開大規模合作。中國如果確實與伊朗簽署協議,將是對美國打出強烈的警示,顯示中國已準備好與美國全方位拉開戰幕。

2018年5月,美國宣布退出伊朗核協定並意圖以單邊制裁孤立伊朗,政治上既是想打擊中東反美國家的勢力,經濟上亦希望封鎖伊朗原油的市場,以增加美國頁岩油的市場份額。與伊朗石油有密切關係的歐洲國家對美國此舉其實有所不滿,故此以英、法、德三國為首推出了「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與伊朗進行一定程度的貿易。然而,參加「INSTEX」的國家畢竟只有不到十國,而且以物易物的方法始終有很大制約。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仍造成相當大的打擊。

嘗試打破美國秩序

中國與伊朗外交關係一向密切,也一直進口伊朗石油。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同樣也波及到中國,令中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繞開美元制裁向伊朗購買石油,其中包括了以投資原油業代替現金交易。《紐約時報》所指的這份可能簽署的中伊經濟及安全協議,正似乎是擴大版本的全面協議,不單繞過美元,對伊朗的投資亦擴展至原油業以外各國部分。加上中國急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情況下,伊朗很有可能成為人民幣國際化佈局的其中一個點。這些計劃一旦實行將會成為美國孤立伊朗經濟包圍網的一個巨大漏洞。這不單是「不給美國面子」這麼簡單,也是以行動打破美國單邊秩序的嘗試。

《紐約時報》稱中伊這個合作關係有可能在日趨惡化的中美關係之間,製造新而且危險的引爆點(flash points)。但從中國的整體佈局而言,這種講法並不完全正確。有別中美角力的常態,中伊合作是少數可以由中國主導的議題。從中國的立場看,中國不想與美國打貿易戰,但假若美國要打只能應戰;中國也不想被美國以美元交易作制裁,但必須做好最壞打算。然而,中國要否繼續無視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並擴大跟伊朗合作,主動權卻在於中國。

中國如果在不久的將來毅然公布中伊合作的計劃,相當於中國向美國主動出牌,一是向美國發出強烈警告,表達中國無意服從於美國的單邊世界秩序,而更重要的是,代表中國已經各方面都準備好與美國推行更大程度的對抗。中伊合作協議,很可能將成為中美角力的一個重要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