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初選】黃碧雲鎩羽而歸 民主黨軟弱無能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民主派初選電子投票結果公布後,在九龍西僅排名第7的民主黨黃碧雲承認落敗,宣佈放棄參加9月立法會選舉。對傳統泛民政客來說,初選結果無疑令人氣餒。一些人稱讚黃碧雲「知所進退」、「顧全大局」,但換個角度看,何嘗不是反映其無能?無能,不是說她敗選,而是她不敢拒絕一個顯然對傳統泛民不利的遊戲,欠缺勇氣向以「本土派」和「抗爭派」為代表的民粹勢力說不。

初選之所以對傳統泛民不利,因為參與投票的溫和選民較少,本質上就是一場由年輕人、本土派主導的遊戲。事實上,民主黨有自己的「和理非」支持者,多年來建立了不少樁腳,因此黃碧雲在正式選舉中並非沒有勝算。可惜她欠缺「唔玩初選」的勇氣,參加一個對自己不利的遊戲,落敗後再以「民主派沒有分裂的條件」為由退出正式選舉。這不是無能,又是什麼?

某程度上,黃碧雲的棄選頗能揭示傳統泛民的困局。一直以來,他們是溫和理性的代表,寄託許多市民希望香港出現良好議政文化的期盼。但隨着政治近年氣氛變得極端,傳統泛民茫然失措,不知如何定位──他們在反修例「抗爭者」衝鋒陷陣時不敢勇武,卻在區議會選舉中收割了運動成果,結果被指為食人血饅頭;當他們「嘗試」勇武,包括黃碧雲在5月中立法會內會選舉中在保安人牆間「捐山窿」、試圖衝向主席台的一幕,卻被譏為「忽然勇武」。「抗爭者」根本不領情,爭取出選超級區議會的岑敖暉便批評黃碧雲是「妥協派」,誓要將她踢走。

民生工作不可讓路「抗爭」

黃碧雲在初選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在反修例運動和《港區國安法》生效的大氣候下,心懷不滿的民眾期望立法會議員有較鮮明的抗爭立場,對於民生、政績的考慮放輕,而她本身是學者,「或不完全符合選民對抗爭形象的期望」。這種說法極其不負責任──民生工作不應讓路於「抗爭」,她本人就曾在鉛水風波中作出貢獻。如今她對「抗爭者」表示默許甚至順從,只會令民粹勢力獲得加持,變相延續陸港兩地的政治對抗。

黃碧雲希望「新世代能回應時代的怒吼」,但「新世代」指什麼?是沉溺於政治對抗而無法自拔的新世代,抑或是在「一國兩制」框架內、理性地尋找空間的新世代?以現時的情況來看,顯然是前者。我們從不諱言,在中央不斷表明原則底線的前提下,政治對抗根本是死胡同。重回理性溝通──像當年民主黨與中聯辦合力推動政改方案──才是香港的出路。

默許民粹、加持虛幻的「抗爭」路線,後果只會是「自炒」。與其執迷不悟,倒不如嘗試說服年輕人懸崖勒馬,以務實態度參與香港的改革。我們相信,這才是負責任的從政者應有的態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