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檢測 全民參與全民受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周五(21日)召開記者會,焦點之一的普及社區檢測將由9月1日開始,預計為期兩周。除了不適合的人士,如鼻、咽喉有疾病,以及6歲以下兒童外,所有無病徵、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市民都可參與。醫護人員會向參加者採集鼻腔及咽喉拭子混合樣本。

最理想的社區檢測,是配合禁足令和停止跨境人流,而且在大規模爆發前開始。港府忽視了政府專家顧問規勸,在年初未有增加每天檢測量,錯失了第三波社區爆發前的測試時機。其次,香港各類產品服務均與外地密切聯繫,停止跨境人流或有難度,而政府拒絕禁足令,又無意進一步收緊檢疫安排,加上企業減少響應居家工作,市民仍有機會在戶外活動受感染。

高參與率最重要

然而,現時推行檢測,仍然有助政府和醫學界識別現存的社區隱形個案和傳播鏈,及早治療和隔離社區有病徵者。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和許樹昌教授近日接受傳媒訪問,均鼓勵市民參與。其中,許樹昌認為人數愈多愈好,起碼應有500萬至600萬人,之後可以集中為高危行業員工定期檢測。

普及自願檢測將於9月1日展開。(羅君豪攝)

觀乎現時已實行的三個檢測行動,市民的反應未算踴躍。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指出,衞生署早前在高危地區派樣本瓶,交回量只佔整體三成多,領瓶比例亦只是四成。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日前表示,在普通科門診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的檢測計劃,針對自覺高危但病徵輕微的市民,由7月底至8月19日,收回樣本瓶的比率只有66%,在2.3萬個樣本中,有56人確診。另外,衞生署已向貨櫃碼頭提供8,000個樣本瓶,符合該處的員工人數,但截至19日晚只派發6,500個,收回約4,700個。

坊間沒有統計反應低的原因。打風固然推遲收瓶進度,但此現象在打風已經出現,另一些可能原因是市民擔憂測出陽性結果後,會影響其工作和生活。對於後者,家人和僱主要多加體諒,政府要安排足夠的檢疫措施和支援。

+3

注意假陽性個案

過往社會關注假陰性的個案,即本身帶病毒但沒有被測出,這要依靠醫護界準確採樣。那邊廂,社會此際亦要留意假陽性的個案。縱使假陽性的比例較假陰性低,但當採樣個案大增時,亦有一定數量。當樣本數目達500萬之多,假設假陽性比例為萬分之一,也有500個。他們在覆檢時可能變回陰性,但當中也會折騰一番,無端擔憂,醫護界別需要多加留意。

高危區群組尚且冷淡對待,當檢測行動推至全港,加上感染數字有回落跡象,市民抗疫意欲或會鬆懈,參與率會更低,無法達致最起碼的追查所有傳播鏈。雖然政府照理不是不可以把計劃變成強制,但觀乎在自願階段也出現大量不實陰謀論,例如收集基因作不為人知的用途等,強制測試定必招至民眾更大反彈,政治上未必理想。楊超發建議以少量現金吸引市民參與,一如學術機構招募受訪者或參加者般進行研究般。這不失為一個可行方法,惟抗疫本是全民責任,不宜着眼於經濟利益。事實上,過往幾個月,絕大部分市民同心合力抗疫,做好衞生保護措施。大家不妨多做一步,踴躍檢測,努力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