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仍需要油麻地停車場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油麻地停車場在今年11月起分期封閉,明年起全面封閉,隨後拆卸以興建中九龍幹線。封場消息一出,媒體紛紛回憶這個劃時代建築,不少網民擔憂未來幾年附近車位更見緊張,違泊更趨嚴重。懷緬、擔憂乃人之常情,但其實問題終究在於本地車輛數目不勝負荷。政府必須敢於限制佔比最大的私家車數目,泊位短缺、交通擠塞等問題才有終結一天。

自1957年起,油麻地停車場服務香港63年,是建築物一地多用的先鋒,除了提供770私家車、客貨車,以及76電單車泊位,地面和頂層是政府部門,自1977年起更被加士居道天橋「穿過」,是九龍市區獨特景觀。

大廈的2樓至5樓部分中空,行車天橋穿梭其中。(呂諾君攝)

須監察車流及違泊狀況

油麻地停車場使用率雖然並非全港之首,大約55%,但勝在泊位多,而且位處市區,今年6月停放約2.98架次車輛,日間使用率長期比晚間高20至30個百分點,反映相當數量的車位滿足商用或上班需要。前幾年中間道停車場拆卸重建,油麻地停車場使用率上升,替代角色更為明顯。

為了建造中九龍幹線,油麻地停車場要清拆,縱然政府在佐敦道和連翔道交界劃了臨時停車場頂替,但位置始終在鬧市邊綠,司機會否願意泊在那裏,頗有疑問。部分會選擇中間道或者附近的私營停車場。無論是哪個選擇,車流定必改變,部分路段變得擠塞。更大的問題是,有司機可能貪一時方便,或嫌私人停車場時租高昂,就直接泊在街上,窒礙車流。油麻地附近有商戶也有居民,當中有不少行動不便的長者,運輸署必須監察車流變化,懲罰違泊者,減少影響附近居民途人。

不少鬧市的商用泊車位及貨車上落貨位亦有不足。(資料圖片)

須控制私家車增長

泊位短缺是政府自招的難題。過往政府誤判預位車位過剩,遂於2003年起修改《香港規劃標準及準則》,調低住宅配置車位比例,試圖壓抑私家車需求。然而,過去十多年經濟總體向上,買車意欲增加。在2006年至2019年,私家車泊車位的增幅為一成多,同期領牌私家車數目增幅卻逾五成至62萬多架,遠超前者,亦遠超其他車輛類別增幅。私家車位短缺之餘,更成為炒賣工具,而當車位留給私家車,諸如旅遊巴、客貨車、巴士等車輛就要泊在路邊。

香港不缺地,但泊位不能遠離鬧市和住宅區,可選用空間有限。當私家車數目和泊位增幅差距如此巨大,合理的政策選項是控制私家車數目增長,鼓勵棄用私家車。然而,政府只着眼於增加泊位和設立智能泊車系統,滿足現有需求,卻無意鼓勵棄車,抑壓將來需求。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運輸署探討中長期增加在未來房屋發展項目中私家車位的數量,以及自2018年起要求私人發展商在至少25項新發展項目提供《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標準範圍內較高的泊車位數量,涉及不少於4,000個車位,但沒有說明商用車輛比例。

2008至2018年領有牌照車輛及泊車位數目。(立法會文件截圖)

油麻地停車場見證香港成長,方便不少港人出行和營商,但我們仍要問,停車場是否值得存於鬧市,就算值得,也應優先分配商用車。政府要設法令市民減用私家車,而非費索思量覓地增加泊位。減少私家車流量,能騰出路面給商用和公共車輛,有助增快車速,整體受益。事實上,坊間早已有良策,不論是電子道路收費、放寬網約車、共乘等,只等政府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