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或推強制配額計劃 難民爭議從此告一段落?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歐盟周三(23日)公布移民和尋求庇護政策的改革文件,並有意在各國推行強制配額計劃,平均分配從北非和中東而來的難民,以平息近5年爭議不斷的難民政策。新倡議雖然彌補了原有「都柏林規則」(Dublin Regulation)的不足,但同時亦會得失反對收容難民的中歐國家,為歐洲一體化進程再添波濤。

9月12日,希臘萊斯沃斯島,難民和移民舉起標語,請求歐洲各國協助,指不想被火燒死。(Alkis Konstantinidis/路透社)

希臘萊斯沃斯島(Lesbos)的莫里亞難民營月中發生大火,雖然無人受傷,但如何安置逾1.2萬名難民,再度成為歐盟內部的焦點爭議。歐盟日前公布移民協定的改革倡議,欲以此取代歐盟領導人公認為失效的「都柏林規則」。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強調,新制度會在所有成員國的「利益和負擔」之間取得「合理平衡」,並指歐盟成員國應考慮「如何作出貢獻」,而非「應否作出貢獻」。

這個由德國大力支持的方案,主要有四點內容:一、所有尋求庇護的申請者,須在入境前接受強制的健康、身份及背景核查;二、不論成功與否,所有申請皆會在12個內完成;三、成員國每接收一個難民,即將可從歐盟預算中獲得1萬歐元資助;四、取消「都柏林規則」裡對難民只能向自己首個踏足國家提出庇護申請的限制,改以成員國的GDP和人口作準則,平均分配難民配額。雖然這次的配額要求帶有強制性,但新方案亦留有「靈活選擇」,容許不願意接收難民的國家採取「其他支援措施」,如接管和贊助申請失敗的難民回國。

在責任分配上,儘管新方法已較「都柏林規則」公平和完備,但各成員國能會否一致肯首,最終還要視乎談判走向。回望2015年歐洲難民潮步入高峰時,每月曾有多達十多萬中東及北非的難民冒險橫渡地中海尋求庇護。但在「都柏林規則」的限制下,意大利、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國家因其地理位置,被迫負起照顧難民的大部分責任,期間只有德國和一些北歐國家願意伸出援手,而且它們最終亦因為接收難民人數眾多惹來民情反彈,結果歐盟需在2016年與土耳其達成協議,以財政補助換取土耳其負責接收遣返的難民。

今次新的改革方案需要歐洲理事會27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方能成事,然而以往奧地利、匈牙利、波蘭等中歐國家卻一直大聲反對接收難民,故此想要這些成員國接受改革似是遙不可及。幸運的是,事情仍有轉機,並非全無可能,因為過去歐盟成員國領袖「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談判手段時有出現,一如歐盟5月討論疫情的「復甦基金」時,「節儉四國」瑞典、丹麥、荷蘭和奧地利曾揚言要否決方案,但各方最終談判亦能找到「無人歡喜無人愁」的折衷方案。

況且作為歐盟一體化最大的得益者,中歐國家未必會真誠地為脫歐鋪路,譬如在歐爾班和杜達帶領下,匈牙利和波蘭的疑歐派近年略有壯大,但兩人挑戰歐盟的權威,大多只是出於煽動選民對外來人口的恐懼,以鞏固其支持度反而兩國自從脫離蘇聯獨立以來,其發展大力受惠於歐盟發展基金的補助,更是單一市場的主要受益國,故在脫歐尚未成為主流意願前,兩國領袖大多都會依照其發展利益,向歐盟討價還價。再加上新方案留有「靈活選擇」,這亦意味兩國或可「破財擋災」,在滿足歐盟強制義務要求的同時,又不會因收容難民而被選民指摘出爾反爾。因此,儘管歐盟內政事務專員約翰遜(Ylva Johansson)形容新方案「沒有人會滿意」,但在政治談判上,這亦可能是各方求同存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