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業】政府資助逾億 只為市民帶來超市百元抽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的保就業計劃不分行業向申請企業發放補助,意味反而受惠疫情生意增加的超級市場也可申請。政府要求惠康及百佳兩間連鎖超級市場,須在申請保就業計劃同時回饋社會。百佳周一(12日)起開放給市民報名大抽獎,保就業計劃的公帑不但似為企業宣傳活動,「保就業計劃」在保甚麼,亦引來社會疑問。

取得資助逾億的超市舉辦大抽獎,奬品總值近3200萬,網頁一開放登記便吸引近十萬市民排隊登入網站。如何申請抽獎、如何在一分鐘內掃最貴貨物,諸如此類話題亦自然成為市民焦點。然而超市活動獎品原是政府公帑,也就是納稅人的錢,政府的「保就業計劃」是為協助企業支付員工的薪金,以保留可能會被遣散的僱員,現在看來可謂失去其應有原意,甚至顯得不倫不類。

羅致光指,政府以「保就業、創職位」措施解決就業困局,又指保就業有成效。(資料圖片)

市民參與不等於湊效

不論是派發現金券,抑或是一分鐘讓市民掃貨,這些方法既不保障就業,幫助市民紓困的實效亦相當有限。抽獎活動共設32萬位得獎者,以開放登記當日共120萬人參與計算,最後仍只有約四分一人有望中奬。疫情之下失業率上升,不少行業收入下降,對普遍市民而言,抽獎活動僅聊勝於無。

政府不能寄望大抽獎活動可以善民生,將保就業計劃交由企業派出,亦只突顯政府政策有如藥石亂投,盲目將資助交到無需資助的企業手上。本來最需能幫助基層的方法,應是讓貨品減價,以低於過去均價的價錢,向市民賣出日常必需品。但政府表示不支持折扣方案,認為難以每日監察超市商品價格,而回饋方案所作折扣亦難以與超市的日常折扣區分。而自由市場之下,政府既無法控制商品價格,企業亦有空間「先加後減」製造減價假象。結果真正落到市民手上的,只有或有或無的抽獎機會。

超級市場拒絕承諾減價,惠康亦只是承諾300多款貨品6個月內不加價,大部分抽獎市民所得也不過是100元正的現金券優惠。資助送到企業手上,對市民生活卻幫助甚微。活動得到積極參與,可說是因為市民參加抽獎無需消費,亦無需提供太多個人資料,出於「慳得100得100」的心態,而非與計劃能否改善市民生活有關。

資助發放者既為香港政府,超市抽獎計劃亦得政府首肯,「保就業」藥石亂投,香港政府難辭其咎。(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本屬政府責任 為何假手於人?

政府應該藉此反思保就業計劃效果,檢討資助的發放效率。資助發放者既為香港政府,超市抽獎計劃亦得政府首肯,「保就業」藥石亂投,香港政府難辭其咎。若政府打從開始便希望無需資助的企業將補貼派出,政府何不自行審批受資助企業,或透過失業援助,自行將資助送到市民手上?在疫情之下改善民生,保障市民可以有基本生活所需本屬政府責任。香港政府如要切實幫助市民,又何必假手於人經過商家將公帑迂迴派給市民,白送企業一個全港大宣傳的黃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