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裁員港龍停運 香港航空產業卻不能萎縮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國泰航空集團於周三(21日)宣布未來數周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同日停止營運。龍頭本地航空公司裁員、停運,不僅是商業決定,亦打擊香港持續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政府要設法在疫後振興航空業,由保留航線、協調班次等多方面著手。

自從宣布不申請政府第二輪「保就業」計劃後,坊間已估計國泰航空裁員,公司於周三正式公告。5,000多名員工失去飯碗,背後影響5,000多個家庭的生計。如計及海外部門及已刪減的職位,裁員人數更達8,500人,影響固然深遠。在行業層面,公司結束旗下主要來往內地的國泰港龍航空,亦標誌着一家35年老字號的劃上句號,不無唏噓。

國泰、港龍早前放棄申請第二輪保就業計劃,被指是為裁員鋪路。(袁澍攝)

港龍掌內地及短途多條航線

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在疫症之前,每天有大量直航和轉機旅客來往內地和香港,香港和海外。在2019年,本地機場旅客7,154萬人次,由國泰及國泰港龍載了近半,重要性無容置疑。港龍手握來往內地北京、上海、南京等多條主要航線,亦有不少來往台灣、日韓、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的航線。

接下來的問題是,港龍手握的航線何去何從。國泰稱打算尋求監管機構批准,保留港龍大部分航線。首先,政府站在香港利益立場,有足夠的航線,才能在疫後復甦時,吸引境內外旅客挑選香港作為落腳點,因此香港航線應盡量保留。港龍是國泰子公司,而國泰現在仍是本地龍頭航空公司,飛機維修,餐飲,員工培訓配套最齊備,最有實力承擔港龍航線。但同時間,政府應歡迎其他航空公司進場,開拓新航點,以及透過公司間競爭,改善服務。

話雖如此,航線安排需要另一方民航當局同意,而內地是港龍的主要航點,國家民航局的取態變得重要。其實國泰與港龍合併的消息早已傳出,惟《路透社》曾引述消息人士指,國家民航局認為國泰接手港龍航線後等同擴張機隊,而因為香港修例風波,局方曾向國泰發「缺失評分」,事件令監管當局可以拒絕國泰加開航點和擴張機隊12個月,重組計劃有機會在本年底前未可開展。消息未獲持分者屬實,但可以肯定北京對港龍內地的航線有相當決定權。港府宜就此居中協調,早日落實航線落在誰家。

+4

貨運業可成增長點

在穩住國泰局面的同時,港府亦要與粵澳四大機場協調航點和班次,開拓更多航點,既促進競爭又要維持合作,建立大灣區機場群。

社會集中討論客運航空,但香港一直也是貨運航空樞紐。以貨物量計,香港今年的貨物輪送量不及2018年,但今年首九個月貨運飛機起降架次已經超越2018及2019年,足證機場的航運地位。不論是國泰、機管局和港府均要把握時機推動貨物空運,進一步吸引貨機來港,例如減輕停泊費,放寬飛機停泊時間限制,方便長途機機組人員休息,助航空公司支撐業務。

誠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國泰存亡問題若不獲妥善處理,將傷害本港作為區內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和發展,更不利本港整體利益。保住航權,轉型發展,才可增強本地航空業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