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留院孕婦易生抑鬱 提供支援應採主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本港公立醫院在緊急應變級別下暫停開放探病及陪產,陪產比例由去年88.8%減至今年初的21.8%。孕婦生產時沒有丈夫陪伴,有公立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有關措施令得更多產婦出現產後抑鬱症狀,而孕婦在疫情陰霾下的精神健康亦備受關注。

本港公立醫院在緊急應變級別下暫停開放探病及陪產,陪產比例由去年88.8%減至今年初的21.8%。(資料圖片)

孤身留院或致產後抑鬱加劇

團隊分析去年1月至今年4月期間一共4,357名孕婦數據。研究根據「愛丁堡產後憂鬱測量表(EPDS)」為產婦評分,發現自公立醫院今年1月4日因應疫情啟動「嚴重應變級別」後,產婦的「EPDS」分數明顯上升。分娩翌日錄得抑鬱指數高於10分的產婦比例由11.9%升至14.4%,反映有更多產婦出現產後抑鬱症狀,團隊認為可能由於疫情勾起2003年SARS記憶,加上社交習慣改變令抑鬱指數增加。

產婦在疫情期間既要擔心受病毒威脅,生產前後亦因為院方啟動「嚴重應變級別」後採取限制探訪措施而欠缺親人陪伴。孕婦產後抑鬱情況隨之增加,正正說明親人陪伴對於她們對抗壓力而言相當重要。局方自可跟隨研究團隊建議提早安排婦女產後出院及為婦女親人安排視像會面,更要考慮在符合防疫需要的情況下研究酌情容許其親人親身探訪,好讓親人陪同她們迎接嬰兒出生,協助當中有抑鬱症狀者回復情緒。

今次研究雖然只是發現疫情之下親人無法陪產會使婦女產後抑鬱情況加劇,但長遠來說我們更需注意本體整體情緒支援服務有所不足日問題。(資料圖片)

政府應當完善情緒支援配套

雖然今次研究只是發現疫情之下住院孕婦可能因為親人無法陪產而使產後抑鬱情況加劇,但長遠來說我們更需注意本港整體情緒支援服務有所不足的問題。持續接近一年的疫情無疑已經為社會不同持分者帶來各種各樣的精神困擾,他們面對的情緒壓力亟待醫管局及其他社福機構協助排降,政府當局必須研究如何加強這方面的支援。

今年8月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向過萬名市民調查,發現受訪市民中分別有超過七成及四成受訪者,有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以及抑鬱症症狀。為了協助廣大市民在精神上走出疫情陰霾,政府應著手準備為這期間受精神或情緒問題困擾的港人提供適切援助,例如透過資助或撥款的方式增加社區情緒輔導服務,並且安排向孕婦等有較大潛在抑鬱風險的群體主動提供支援,如此才能避免市民間在新冠肺炎疫情外再爆發另一波情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