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DQ|民主派議員應留在立法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全國人大常委會周三(11月11日)通過決定,規定在五種條件下立法會議員會喪失資格,隨後特區政府宣布「DQ」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及梁繼昌。當局的非常手段固然會令政治矛盾更突出,但民主派亦應明白在香港從政必須在「一國兩制」框架之下,而留在立法會必然較晦氣總辭為佳。

立法會議員經民選產生,作為代議士監察政府施政,而且政治參選乃市民基本權利之一,當然不能夠被任意取消資格。而事實上,是次決定亦清楚訂明五種條件下立法會議員才會喪失資格,包括宣揚或者支持「港獨」主張、拒絕承認國家對香港擁有並行使主權、尋求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或者具有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等行為,不符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

其實若然涉及上述五種情況,本身在參選之時亦會遭選舉主任取消資格。故是次決定雖或突如其來,但本來就是沿着已有的政治紅線而發展。尤其在港區國安法引入後,中央已清晰劃出其不能接受的底線,包括民主派在內有意在香港從政者,本來就該知所限度。若然恪守「一國兩制」的框架,即承認國家主權、不支持「港獨」主張等,從政者並不用擔心喪失資格的問題。

這次由行政長官提出、國務院動議及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直接效果令四名民主派議員被特區政府取消資格,是必然會產生政治震盪的非常手段。加上早前的港區國安法,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嚴厲的手段。但話說回來,香港近年的政治形勢也絕非平常。立法會內會一度被議員癱瘓,政治鬥爭愈演愈烈,行政立法關係惡化至難以施政。當然,政治亂局很大的原因在於林鄭政府管治無方,但議員若迷失於政治鬥爭中,也只會令事情更糟,使香港走進死胡同。這次一記重棍是沒有人想看見的局面,但一記重棍絕不是世界末日,民主派更應認清界線,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離開議會是相對簡單的決定,但離開後如何為民服務、推動香港變革,是沒有人能回答的問題。留下來需要更大的勇氣,也更考驗民主派的智慧。未來如何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為市民爭取更多,朝更理想的社會邁進,無疑是極其艱難的挑戰。過程中除了要與政府及建制派角力,也要承受來自本土派的冷嘲熱諷。但從政從來都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問題是誰願為社會迎難而上,扛下這吃力不討好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