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時間再破頂 林鄭承諾如泡影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公屋輪候時間再創新高!據房委會最新公布數字,一般申請者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升至21年來新高,分別為5.6年和3.3年。儘管現屆政府曾信誓旦旦說要解決房屋問題,又稱有責任為不同收入家庭提供適切居所,但此等承諾今天早如泡影,未來公屋落成量預期只會再創新低。若然政府在泛民主派「總辭」後仍拿不出對等政績,大刀闊斧增加房屋供應,到時還能以議會內鬥為藉口洗脫其怠政罪名嗎?

房委會昨日(12日)公布最新公屋輪候數字,截至今年9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升至為5.6年,是99年以來的歷史新高位。(資料圖片)

本港目前已累積約26萬宗公屋申請,其中一般公屋申請佔約15.6萬宗,非長者一人申請則有約10.4萬宗,惟兩者平均輪候時間亦創下1999年以來新高。房委會解釋指,這是因為火炭駿洋邨和粉嶺暉明邨因被用作檢疫及被破壞,但即使上述兩條邨能如期推出,亦不見得可以滿足一般申請「三年上樓」目標。

尤記得現屆政府上任時,曾視解決房屋短缺為重中之重,而各年《施政報告》 亦見其蹤影。林鄭月娥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寫道,「公共出租房屋⋯⋯是為基層及低收入家庭確立已久的安全網,政府會致力縮短公屋的輪候時間」,翌年又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不斷延長……我會在任內增加公營房屋的比例,調撥更多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到去年還說「房屋是香港社會目前面對最嚴峻的民生問題,也是部分民怨的根源,我對此從不掉以輕心。」

公屋供應大幅落後

不過重要事情說三次並不代表會成真,三年以來林鄭月娥都沒有採取進一步具體行動改善問題。最新的《長遠房屋策略》文件中,政府推算從2020/21年度起未來十年須建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才能達到供應目標,當中公屋或綠置居佔21萬個,即平均每年要建造2.1萬個,但據房委會早前更新的公屋建設量數據,2024/25年度的預期公屋建成量僅得5,500個,較2023/24年度的2.1萬大減七成四,相信港府宏大願景極大機會落空。

政府誠然要數年時間處理覓地、規劃、興建工作,但在這段過程裡當局亦應按緩急輕重保有適當彈性行事。例如最新一期「綠置居」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而銷情欠佳,大量獲邀揀樓的準買家臨時缺席,若然政府真欲遏止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增長,大可調整「綠置居」比例把部分單位回撥成為出租單位,用以緩解公屋輪候冊的壓力。此舉雖然不會增加房屋供應,亦會犧牲「綠置居」申請者置業需求,但總算是適切運用閒置資源先滿足最有迫切需求的群體。

無論如何,公營房屋單位供應滯後,從來都是官員偏坦既得利益、輕視公眾需求所致。如今泛民議員「總辭」,議會亂局可望告一段落,港府再無托詞為其怠政罪名辯解,若然官員日後再不拿出魄力解決房屋問題,小則會令港人生活水平每況愈下,大則影響社會穩定,對本港發展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