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DQ|香港走不出困局 建制派責無旁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泛民主派總辭後,不少建制派政客相信議會將出現改變,其中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便呼籲政府及建制應珍惜時機,做一些有益市民、有益社會的事。譚耀宗身為建制陣營一份子,呼籲政府及建制派做事,固然值得肯定,只是他未必認識到,建制派本身也是妨礙香港前進的絆腳石,在某些時候甚至與民為敵。下周三(25日)特首林鄭月娥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如果他們不改弦易轍,以大眾福祉為依歸,那麼即使「時機」出現也會白白浪費,香港亦勢必原地踏步。

香港正面對支柱競爭力相對下降、產業過於單一、地產霸權窒礙經濟民生的深層次問題,而這又與政府欠缺「大有為」意識,以及建制派「共謀」有密切關係。回歸以來的歌舞昇平令人看不到香港的弊端,但隨着這個城市經歷反修例騷亂和疫情的雙重打擊,多了人談論深層次問題,認定改革是香港的出路,這是可喜現象。然而,認識到香港要改革是一回事,但實質改革卻總是寸步難行,這又不免令人扼腕。

改革難以推進,一個重要原因是既得利益勢力,尤其是部份建制派人士的阻礙,他們的短視和自利大家已見識不少。例如針對地產霸權造成的民生問題,倘若建制派對此感同身受,那就應當責成政府限制地產商囤積居奇,但他們沒有這樣做,地產及建造界立法會議員石禮謙甚至走向極端,以維護「資本主義」為由反對一手樓空置稅,明顯站在社會福祉的對立面。

當然,也有不少建制派政客看到問題所在:從去年反修例運動直至最近譚耀宗受訪,民建聯明確支持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在新界收地建屋,這在認識上是一大進步,因為他們起碼承認香港是有地可用的。然而,同屬民建聯的梁志祥、新民黨卻鼓吹在桂山島填海,變相把基層市民「發配邊疆」。如果建制派能將全副精力放在責成政府大規模收地上,而不是分心推動落實「餿主意」,政府便會有更大壓迫感加快收地,讓基層市民更快看到曙光。

建制不應再做「應聲蟲」

不客氣地說,假若建制派早就對自身責任有準確認識,以市民的需求為自己議政論政的初衷,香港的深層次問題肯定不會像今天那麼嚴重。難道不是嗎?建制派一直都是議會最大勢力,有太多「時機」可以推動政府改革,可惜,他們甘於充當政府的「應聲蟲」,部份人則習慣了以「業界」利益壓倒社會利益,以致本來可以從速開展的改革,一直沒有開展。

今屆政府任期僅餘一年半,立法會任期更是不足一年,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解決累積經年的問題自然是奢談,但如果把握「時機」,為香港制訂一張改革藍圖絕非天方夜譚。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如果建制派和政府能在增建公屋、開徵一手樓空置稅、取消強積金對沖、提供全民退休保障等議題上讓人看到曙光,那麼「垃圾會」和「特衰正苦」自可洗脫污名。否則在民主派退出立法會後,管治聯盟只是失去推諉的藉口,將會完全自暴其無能於人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