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難以挽救美元 關鍵仍在實體經濟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的新冠疫情不散,近月確診數字更屢創高峰,每日新增病例逾十萬宗,疫苗的好消息為控制疫情帶來了希望。輝瑞(Pfizer)及莫德納(Moderna)等藥廠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相繼傳出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的好消息,在美國經濟復甦的憧憬下,美股再度開展升勢。一些本地經濟分析師認為疫苗帶動的經濟復甦好消息將帶動美元走強,脫離現時的弱勢。然而,疫苗的好消息雖然為美元提供了短暫的刺激作用,但卻不會改變其走弱的趨勢。

歐洲疫情嚴重的程度與美國差不多,有效的疫苗可以控制美國疫情同時亦可以控制歐洲疫情,好消息能支撐起美元價值同時也能支撐起歐元及英鎊的價值。而由於歐元與英鎊佔美元指數近七成的比重,如果美元與歐元和英鎊一起走強,對沖之下前者升幅將有限。再者,疫情受控將令投資者更愈承受風險,將引導之前因避險而回到美國的資金再次走進丟險較高的新興市場,因而也限制了美元的升幅。

盧楚仁認為,是次美國大選美元可發揮避險因素,美匯有上升潛力,﹙資料圖片﹚

拜登新政料打擊美元

此外,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合乎預期,市場對其施政早有預期,亦對美元產生了很大壓力。早在選舉之前,民主黨人已指出美國經濟尚未完全克服疫情,即使疫苗可能面世,但政府仍須提供更大力度的經濟支撐,才能令美國經濟順利復甦。拜登在競選時也與民主黨的立場一致,承諾當選後會加大財政寬鬆。

雖然拜登預告會對富人加稅以支持財政支出,但共和黨仍控制參議院,民主黨的加稅政策未必能輕易過關。共和黨雖然反對民主黨提倡的大規模的財政支出,但礙於美國經濟下行風險仍大,最終仍會在企業壓力下作出一定的妥協。大量的財政支出會加大已經相當嚴重的美國國債,進一步令美元受壓。今年以來,最大的境外美債持有國中國和日本都不斷減持手上的美債,可見各國仍預見美元進一步受壓的風險。

甚至有美國的經濟分析認為,就算政治上無法達成新一輪的救市財政支出,聯儲局也很可能因應情況進行新一輪的貨幣寬鬆。在預期貨幣供應增加的情況下,美元實在難有力量脫離跌勢。

媒報道指花旗集團第四季大宗商品展望中表示,受美國大選的風險影響,料金價會在年底前創新高,估計6至12個月將升至2,400美元。(資料圖片)

美元面臨長期挑戰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美國的經濟結構長期不穩,亦令美元面臨長期的結構風險,長期的困局也令美元的前景暗淡。美國股市長期因大量貨幣寬鬆而不斷上升,但實體經濟卻空虛,加上新冠疫情的打擊,市場更擔心美國經濟會出現結構性問題。

而且,美國以美元霸權抵擋經濟風險,將自己的問題輸出他家,長遠也打擊國際對美元的信心。加上,中美全面角力展開,中國為了反擊美國的打壓,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對抗美元霸權。不少的分析已經指出,中國全力投入人民幣國際化,加上中國正組織如RCEP等龐大的國際貿易組織,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會造成很大挑戰。再加上,歐洲本身也希望歐元能在國際交易與儲備貨幣扮演更重要角色,美元正面臨多方面挑戰。今年6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上升,突破了2年多以來的水平,是中美發生貿易戰以來最高水平,反映了市場正對美元與人民幣的地位進行重新評估。

近日,更陸續有美國大行如花旗及著名基金創始人相繼唱淡美元,有新債王之稱的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指美元很可能在2021年底至2022年發生雙位數百份點以上的暴跌。由此都可見,美元長期積弱的勢已成,疫苗這類短暫的刺激很難改變其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