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娛樂場所易釀傳播 Staycation規管要靈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本港首兩波疫情中,酒吧或卡啦OK等娛樂場所是出現最多傳播次案的「主要接觸環境」。研究分析本港自3月28日實施社交距離措施前後的新冠肺炎傳播情況,並將之區分為5大類接觸類環境,包括住所、日常生活、社交活動、工作或教育,及醫療保健。

中大醫學院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瑞山周四(19日)在電台節目上解釋,本港食肆人流多,惟逗留時間短,多屬短暫傳播。反而娛樂場所入場人數不定、前往者多互不相識,逗留時間長,因此當有疫情爆發,傳播能力會較高,容易群組接群組地擴散開去。

如研究指出,在首兩波疫情期間,最長的傳播鏈便是由一個酒吧群組開始,在26日內延伸至其餘30個其他群組,影響達90人。李瑞山認為,若未來爆發第四波疫情,估計仍以娛樂場所為主,擔心酒店「宅度假」(Staycation)會導致新群組爆發出現。在疫情期間應如何控限娛樂場所衍生的傳播鏈,自然成為防疫的一大關鍵。

然而從政府推出的多項針對酒吧等娛樂場所的措施可見,酒吧自疫情之後營業時間受限、一度被禁止營業,業界生計無疑受到嚴重打擊。一直依賴旅客生意的酒店業,若連「宅度假」的最後一扇窗亦被關上,不難預料酒店將出現財政壓力。根據9月訪港旅客數字,現時合計旅客人次只剩9100餘人。政府在處理「宅度假」的潛在傳播風險時,亦需要平衡行業生計,避免以一刀切形式打擊業界生計,反讓防疫變成裁員潮。

新冠肺炎持續,梅窩爆發「Staycation群組」,造成多人染疫。(歐陽德浩攝)

酒店何去何從 政府須清晰交代

因應近期梅窩酒店「宅度假」等群組個案出現,食物及衞生局周三(18日)公布,修例由本周五(20日)起將酒店納入需遵守防疫措施的處所名單,將限制群組聚集的法例,由公眾地方延伸至有關處所的非公眾地方,令身處酒店內也須遵守限聚令。但對於酒店內的「限聚令」何時正式生效,酒店業界則仍須與政府開會商討。

政府在聆聽業界聲音後要取得平衡,一方面防止「宅度假」成為下一波疫症溫床,另一方面避免完全扼殺業界生意。如何在防範疫情同時,讓市民在低風險地有社交活動,維持業界生意,確實是考驗政府智慧的一大難題。另外也有市民即將入住酒店,或將於酒店聚會,政府宜盡早清晰交代安排,讓各界及早配合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