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擴大檢測方向正確 配套安排卻可毀成效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第四波新冠疫情爆發,政府連日推出多項措施,以擴大檢測為大方向,包括強制曾到訪跳舞場所的市民接受檢測,及以5,000元染疫津貼減低市民對檢測的抗拒情緒。然而具體安排卻顯粗疏,恐怕影響政策成效。

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稱,第四波疫情來自新輸入的病毒株,輾轉傳至社區。那邊廂,本地近日不明源頭個案驟增,跳舞群組已累計80宗個案,未有受控跡象。政府近日收緊防疫措施,甚至考慮限制民眾活動,固然有其需要。惟令人失望的是,食衞局要求曾到14間跳舞場所的市民強制檢測,但在收集名單和檢測安排混亂。有舞蹈界別代表指衞生署要求他提交職員名單,但無追問導師及學員資料,也沒有詢問包場活動參加者名單。

強制檢測見混亂

縱然舞蹈場所沒有記錄所有逗留人士的資料,但署方仍可透過導師提供學員和包場期間出席者的名字,有助署方執行強制檢測令,方便日後追查行蹤和病情。那邊廂,導師、學員和參加者亦應主動聯絡署方,令名單更齊全。

其次,群組檢測者與一般市民使用相同的社區檢測中心,部分中心排長龍又未能即日檢測,安排混亂兼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前去中心檢測的跳舞群組雖然未有病徵,但感染風險始終較其他人高,政府應區分兩者,規定強制檢測者去指定檢測中心或採樣亭,同時呼籲使用其他檢測方法。

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今日有不少市民接受檢測。(孔繁栩攝)

補貼解說未做好

政府擴大檢測的另一個方法,是給予確診者5,000元津貼。陳肇始在周日(22日)表示措施本意是不希望市民害怕確診後會「手停口停」而拒絕求診,津貼不設資產審查。惟訊息公布後,網民抨擊此舉會鼓勵人主動染疫,甚至聲稱獎勵人妄顧公德。

平情而論,政府設法增加市民接受檢測的誘因是應有之舉。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在本月中亦指出肯檢測的有病徵者為數不多,推測市民憂慮生計,故建議政府資助確診入院期間的薪水以作誘因。但官員沒有對措施多作解說,只着民眾等待勞工及福利局日後公布細節,網民就有限的訊息猜想措施的影響,甚至論斷基層會為錢以身犯險。

在政策制定上,除了具體安排措施重要之外,如何向公眾解說也為關鍵,甚至足以影響成效。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在周一(23日)澄清,措施原來對象是日薪或散工人士。當局應盡快就此政策釐清原意及準則,包括考慮適用對象為就業人口,設入息上限等,相信民間反響會較小。

許樹昌強調,專家組的原則是向日薪及散工人士發放津貼,包括的士司機。(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更重要的是,政府刻意為確診者設津貼,反映現時對就業者的金錢支援不足,權益保障也不堅實。尤其是自僱人士。僱員尚且有正常工資的八成,自僱者或零散工則零收入。有人認為自僱是個人決定,但不能否認,社會愈來愈流行假借自僱減少勞工保障的職業,外賣送遞員便是例子。政府必須意識到,津貼只能補助一時,加強勞工保障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