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若自甘墮落 只會葬送香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經民聯石禮謙周一(12月7日)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及大灣區發展時,除了關注香港如何保持國際地位,還質疑把香港青年送上大灣區是否可以解決問題。議員就大眾關心的問題向政府提出質詢,要求對方拿出解決方案,絕對值得支持,但石禮謙在發言時竟衝口而出說:「局長如何回應我們都會滿意,我們是建制派嘛!」雖然建制派之不濟早就人盡皆知,但石禮謙這句話若為認真之言,怕更讓人搖頭嘆息。

在香港的議會體制中,建制派是一個尷尬的存在,他們縱使也會批評政府,但只是「小罵大幫忙」,實際上仍然是一群為政府法案提供鐵票的「保皇黨」。香港近年政治矛盾加劇,深陷管治困局,政府固然是罪魁禍首,但保駕護航的建制派亦難辭其咎。

倘若政府政策是周全的,建制派自應支持,但如果有缺陷,建制派應當直斥其非。石禮謙認為把港青送到大灣區不妥,那就應該責成政府建設好香港,包括盡快推動產業改革,為青年提供更多在金融、地產以外的上流機會,讓他們在香港安身立命;如果他擔心香港國際地位不保,那就應該督促政府在推動融入大灣區時,盡力維持國際化特色。無論如何,石禮謙或經民聯不應隨便對政府的回應感到滿意,因為這只會令政府看不清改革的迫切性,繼續怠政。

改革不容再拖

事實上,香港的問題絕非小修小補就可以解決的,它是深層次結構矛盾,不施大手術便難以痊瘉。可惜建制派和政府看不懂問題的本質,遑論推動改革。所謂深層次結構矛盾,簡單而言就是欠缺公平正義、分配嚴重不均的問題——在房屋、醫療、就業、交通、安老等經濟民生問題上,欠缺平等發展權;在政治體制上,欠缺平等參與權。這些問題需要有序、果斷處理,但在某些時候,建制派卻扮演「攔路虎」的角色,例如代表地產及建造界而不是普羅大眾的石禮謙主張擱置一手樓空置稅,實際上就是縱容發展商「囤樓」,加劇住屋困局,與民為敵。

民主派總辭前,建制派尚可以「反對派」阻撓施政掩蓋自身無能,如今立法會已無「反對派」,建制派再無藉口怠慢其代議工作,必須直接面對選民對他們表現的審視。可惜的是,不足兩個月間建制派議員卻連番令人失望——就在石禮謙發表「局長如何回應我們都會滿意」論前,他已在10月底的《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上無視政府民望低迷的事實,聲稱「七百萬人支持緊你(林鄭月娥)」,其黨友林健鋒亦讚賞毫無魄力的林鄭「有勇有謀又打得」。這番馬屁言論,宣示建制派真的只是「橡皮圖章」。

建制派議員也要有「腰骨」,要記住為何會在去年區議會選舉中大敗——若非對政府事事順從,為什麼市民會把怒火發泄在他們身上?他們應當深切反省,責成政府改革,而不是自甘墮落,充當政府的「啦啦隊」。如果再執迷不悔,只會淪為歷史笑話,為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