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家庭聚會或監管 自律比他律重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第四波疫情持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周二(5日)在電台節目上,呼籲市民不要跨家庭圈聚會,減低傳播風險,並指如有需要政府亦會探討針對家庭聚會的措施。政府監管或將延伸至市民私人住所,雖然構想仍屬研究、探討階段,但消息傳出後已隨即引起市民討論。

若政府將「跨家庭聚會」列入法例限制,市民或擔心在屋內生活本來不涉及任何違法行為,在執法人員在有合理懷疑或接獲投訴後,也代表他們將能進入市民處所執法以及調查。其次執法機關難以監管全港屋苑,意即執法機關亦將依賴市民報案,是否可行也為疑問。

現時政府限制公共場所以及食肆開放,本意已為減少市民外出,避免社區出現隱形傳播。政府在市民停止外出後仍繼續監管其家庭活動,在現時「工照返、市照開」的情況之下根本難有抗疫實效。政府考慮應否監管市民私人住處需要建基科學,若政府認為跨家庭在同一處所聚集屬於危險,那麼可能出現更多隱形患者的假日商場、公園聚集,以至辦公場所則更屬高危。政府與其限制市民在私人處所的活動,更應研究目前的公共交通、食肆防疫等是否有漏洞,盡量減低傳播風險。

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目前應先將目標定為源頭不明個案比例降至低於一成,然後可考慮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資料圖片)

源頭不明個案 目標降至一成

其實遏止疫情,從來都是市民自律較他律好。當局早前推出強制檢測措施後,有市民大感抗拒,但根據政府周二公布的數字,5.5萬個強制檢測中找出16名確診者,陽性比率為0.03%,遠高於去年9月普及社區檢測的0.002%,說明了加強檢測的作用,市民應更常檢測及記錄行程,以助當局截斷傳播鏈。

本港持續個多月每日仍有雙位數字確診,本地感染個案要「清零」有相當難度,防疫及限聚措施實施已久。加上距離農曆新年僅約一個月,社會自然希望能看見曙光。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目前應先將目標定為源頭不明個案比例降至低於一成,然後可考慮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政府有責任盡力追踪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甚至隨疫情放緩,每日診人數較少後,政府亦可配合變化多追踪一層密切接觸者,杜絕社會未來可能再出現的大規模爆發。然而如何減少市面出現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最根本還是需要市民配合,盡可能留在家中避免不必要的聚會以及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