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形式落後 衞生署何以科技抗疫?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衞生署疫情簡報會一度宣布改以視像會議軟件在網上舉行,惟惹來爭議,當局於周一(4日)暫緩做法,在政府總部接受在場記者提問。根據當局原本方案,網上簡報會只容許傳媒以文字訊息提問,加上有醫護抱怨署方至今仍然沿用傳真交代檢測報告和隔離令,兩件事顯然暴露署方在資訊科技應用範疇完全脫節,令人擔心政府難以達致「善用創新科技應對疫情」的政策目標。

衛生署周日(3日)宣布,網上簡報會只容許傳媒以文字訊息提問,暫未能接受語音訊息,重複問題會綜合回應。政府發言人後來解釋改動理由,指記者會場地空間有限,難落實社交距離措施,加上中心在上月初有確診個案,故要避免人群聚集。政府又稱一直研究網上記者會,並已完成添置器材和協調工作。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圖片)

視像記者會應可互動

縱然如此,疫情簡報會只要信息交流充分和順暢,官員有問必答,答其所問,容許記者追問,在實體還是網上進行的分別有限。固然不少地方沿用實體進行記者會,但亦有網上進行的例子,英國就是其中之一。

早於去年6月,英國首相約翰遜聯同內閣成員舉行的每天疫情簡報會,均只設網上提問。記者可以視像提問,手語即時傳譯。除此之外,簡報會更特設時段給公眾文字提問,加強官民溝通。在香港,衞生署到現在才稱啟動網上簡報會的器材準備就緒,從應用資訊科技的角度看,相當緩慢。多人參與的視像會議已經相當普遍,實在難以理解衞生防護中心不採用。既然其他地方能夠順暢舉行包含視訊提問的簡報會,為何香港落後於人?

衛生署署長陳漢儀在周一的政府記者會解釋,網上簡報會的即時傳譯質素不良,故不接受語音提問。如果因為技術因素不容,署方可以稍後才把傳譯語言上載互聯網,或者修正技術問題後才改動,毋須削足就履。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在土瓜灣街市視察食物環境衞生署加強科技抗疫和積極推廣「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工作,並了解非接觸式付款的使用情況。旁為食物環境衞生署副署長黃淑嫻(左一)。(政府新聞署)

署方科技應用大落後

事實上,《香港01》上月報道衞生署仍靠傳真通知公立醫院實施和取消病人隔離令,而醫生要靠傳真接收病人檢測結果,拖慢工作之餘又易生錯漏。署方必須善用網上平台與各持分者便捷溝通,只保留傳真作後備之用。若然把轉用網上簡報會與傳真疫情資訊兩事並列分析,不難推論衞生署資訊科技基建落伍。

政府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聲音以「創新科技應對疫情」,向外推出「安心出行」、「居安抗疫」家居檢疫系統、電子化健康申報過程等,對內則整合疫情資訊,製作互動地圖儀表板等,卻鮮有提及改善部門之間通報疫情資訊的流程。就此,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和效率促進辦公室應主動向衞生署建議提升運作效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