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佐敦疫情仍在蔓延 舊區防疫需因地制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疫情似有反彈,油尖旺更是疫情「重災區」。過去兩星期,共有81宗確診集中在該區。其中佐敦廟街一帶尤其嚴重,除了新填地街20至26號累計約30人確診外,以其為中心周圍步行10分鐘的路程內,至少十棟唐樓出現確診個案。

佐敦疫情蔓延和難以控制,可謂在意料之中。佐敦唐樓屋宇老舊,且衛生條件不容樂觀,無論是後巷成為垃圾亂棄黑點,還是房屋空間過於狹窄、多號樓居民共用一個樓梯出口等因素,都增加了防疫難度。而該區的人口多為基層及少數族裔,一方面他們多從事如地盤、餐飲等疫下的高危工作,另一方面,無論是忙碌、文化程度不高又或是少數族裔語言不通,都容易讓他們的防疫資訊較少。

衞生署已進一步向新填地街20號、22號、24號及26號一至七樓其他所有單位沒有病徵的住戶發出檢疫令,並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黃舒慧攝)

原本為何只強檢26號樓?

政府周五(15日)雖然針對油麻地佐敦約20處地方實施強制檢測,表示希望此「小區」盡快清零,但也掩蓋不了早前防疫缺少「因地制宜」的考量,以至問題多多。當局一開始只強制檢測新填地街26號樓,沒有考慮到其與20至24號樓共同樓梯出入口的問題。又比如政府在將強制檢測轉為強制隔離,凌晨撤退居民時,既忽略了夜班群體,也忽略了部分少數族裔住戶語言溝通的問題,以至於有不少人在第一批撤離中被「遺漏」,安排混亂。考慮到當區多劏房、少數族裔等特點,政府難以迅速掌握社區全盤概況,制定最貼合民情的防疫舉措,因此在後續的應對中可多與區議員溝通,探討如何加強與少數族裔的溝通,如何有效地在該區講解防疫資訊等,如此才能及時有效地執行防疫措施。

另一方面,該區老舊、多劏房的大環境注定了該區防疫不能只靠居民加強防疫自覺。比如在唐樓劏房的居住環境中,很難做到保持社交距離來防疫,而唐樓劏房一旦出現確診個案,病毒更易傳播。又比如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與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皆指出,大廈渠管老舊和設計漏洞,讓病毒更容易通過渠管廣泛傳播。這些樓宇結構缺陷導致的防疫風險,顯然難靠居民的防疫自覺去克服。

衞生署已進一步向新填地街20號、22號、24號及26號一至七樓其他所有單位沒有病徵的住戶發出檢疫令,並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黃舒慧攝)

基層面對的健康不公

因此,短期來看,政府必須盡快為這些舊式樓宇做出理所能力的改善,以及就舊區的房屋特點制定合適的防疫規定,包括與業界商討現時換渠管是否現實。考慮到這類住房傳播風險高,一旦再次出現確診,政府能否提前預留隔離或臨時安置場地。針對這類舊區的防疫檢測和隔離範圍劃定,是否應有別於新樓住宅,不以單棟或同座向為單位,而以街區為等單位等,都要有全盤方案。

長遠看來,政府則須在提供充足公營房屋之前,同時對這些三無大廈,劏房進行整改,保障基層居民的居住權益。實際上三無大廈、劏房所涉及的安全隱患,並不只體現在此次疫情更具傳播風險上。這些樓宇因為管理和房屋結構問題而出現火災、漏電等新聞比比皆是,甚至釀成了不少悲劇。換句話說,即使現下社會仍難以達成人人平等的理想國,但當貧富已不僅僅是住房大小,而是威脅基層市民的住房安全,人身健康時,這是政府必須不遺餘力改善的社會不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