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紀律部隊協助個案追蹤 民眾自律同樣重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第四波疫情遲遲未能收尾,由多個紀律部隊借調100人組成的新型肺炎個案追蹤辦公室周一(11日)終於投入運作。但追蹤辦公室能否幫助疫情早日清零,目前仍言之尚早。

在有效的疫苗普遍注射前,抗疫工作的關鍵在於盡快阻截病毒傳播,切斷傳播鏈。這一則考驗檢測出結果的速度,二則有賴於對確診個案及其密切接觸者信息的掌握。因此成立專責追蹤確診個案的辦公室,有更多的人手跟進切斷傳播鏈的工作,對抗疫自然起到正面作用。

按照目前政府的介紹,新成立的追蹤辦公室與現時衛生防護中心的追蹤工作性質相同,主要處理法律文件和簽發隔離令等工作,並在進行相關培訓後,讓追蹤辦公室人員協助尋找、紀錄確診個案。而根據確診個案的升降,追蹤辦公室可增加或減少人手的調動。也就是說,根據目前的資料顯示,追蹤辦公室帶來的變化在於量而不在於質。

啟德社區會堂個案追蹤中心今日(1月11日)啟用。(歐陽德浩攝)

人手有限、技術待見

首先,正如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如果當局要認真追蹤個案,只借調100人不足以應付。其次,傳播鏈條的排查追蹤非常複雜,只靠人力的投入而沒有技術的輔助往往事倍功半。比如,由於內地在出行方面廣泛採用實名制,無論是手機實名支付購買電影票、超市物品,又或是手機掃碼實名乘車、看病等,都能讓當局在發現一例確診後,迅速圈定大部分與這一個案密切接觸過的同車、同場所的市民。

當然,內地實名制在個人隱私問題上引發了不小爭議,折射出現代防疫不僅僅是醫學技術問題,更涉及科技倫理爭議,即社會需抉擇在目前有效的防疫追蹤技術和個人隱私保護權限中如何取得共識與平衡。香港政府推出的安心出行計劃實際上能夠在提升防疫排查效率上起到同樣的作用,然而由於市民對其隱私問題的不放心,大部分仍對此程式存疑。

內地實名制深入民眾生活方方面面,河南出台政策,要求消費者實名制購買進口冷鏈食品。(新華社)

流水響堪比鬧市

再好的政策或者技術,如果公眾不配合,甚至有意反其道而行之,那麼防疫工作也將難收其效。內地實名制普遍實施,北京順義依然出現確診病患刻意隱瞞行程的問題。當我們去問香港的追蹤辦公室能多大程度的幫助防疫時,同樣要考慮的是市民的配合程度。不僅追蹤辦公室如此,各項防疫政策若沒夠民眾的配合都只是孤掌難鳴。比如近日疫情仍未收尾,但卻有大批市民按耐不住,前往鶴藪、流水響一帶觀賞落羽松,人群聚集堪比旺角街頭,增加防疫風險。又如此前討論的是否應規管家庭聚會人數,固然有民眾笑此政策難以執行,但這荒謬提議的出台正是因為民眾私下聚會並不自律造成防疫漏洞。因此,防疫固然要靠醫學靠技術,靠政策制定,但也要靠民眾的配合。

個案追蹤是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環,投入更多的人力專責這項工作自然能比從前收益更甚。只是在沒有技術的革新,民眾配合成疑的情況下,其未必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我們需要認識到防疫不僅是醫學工作,更要考慮技術及其背後的倫理問題,更是公眾素質與團結,畢竟防疫不只是一個政府、一個部門的責任,更是你我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