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派州長成候任總理人選 默克爾主義在德國再走一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歐洲的新冠病毒疫情反覆不定,其政治穩定亦出現變數。被視為歐盟龍頭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指定接班人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早前辭去黨魁之位後,最大執政黨基民盟一直群龍無首。雖然過去周末基民盟101位黨代表在網上舉行,選出走中間路線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州長拉舍特(Armin Laschet),有望在今年9月大選代表執政聯盟競逐總理。不過此一幅由拉舍特領導「後默克爾時代」的圖畫,至今似乎仍未明朗。

東德牧師之女的默克爾自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以來,已經歷十五個寒暑。其在任之久,僅次於見證兩德統一、默克爾本人的恩師科爾數個月。甚至有德國的年輕人形容自懂事以來,只知國家有「Kanzlerin」(女總理)而不知有「Kanzler」(男總理)。默克爾在任之久亦將德國政治版圖徹底顛覆,其任內廢除徵兵制、加快放棄核能進程、為同性婚姻合法化開綠燈等,極力改造基民盟採取「Die Mitte」中間路線,進一步蠶食其長年執政盟友、中間偏左的社民黨票源,以及親商中間自由派的自民黨支持,令兩大傳統政黨瀕臨邊緣小黨,使得基民盟長年一黨獨大。

+2

德國右翼冒起的危機

不過在默克爾帶領下基民盟日益趨中,亦令右翼光譜出現空缺使得以疑歐反移民作招徠的新興另類選擇黨急速崛起。尤其是默克爾2015年難民危機時主張門戶開放政策,讓逾一百萬名難民入境的選擇,亦引來國內外極大非議。默克爾為此而受各方面的海量抨擊,元氣至今仍未徹底恢復過來。縱使在此場新冠疫情中,默克爾動之以情的向國民呼籲響應政府的禁聚禁足防疫禁令,為之贏得了不少掌聲,支持率更一度重返72%的高位,不過其在位十數年後展露的疲態,而國民也希望國家換上新面孔,使得默克爾去意已決,德國本年底將出現新總理也似乎已成定案。

有「小默克爾」之稱的卡倫鮑爾2018年在默克爾親自背書下當選後,因連番失言又在地方及歐洲選舉中接連失利而受黨內外質疑其領導能力。去年前東德圖林根州地選後該州的基民盟與極右的另類選擇黨合作,聯合推舉自民黨領袖為州總理,亦引來基民盟黨內外非議。卡倫鮑爾被炮轟領導無方民望急挫而被迫請辭,默克爾繼任人一位再度懸空,亦為德國未來政局加添不確定因素。此次的黨魁改選,三名候選人分別代表黨內的左中右三條路線,然而任何一方均未能取得黨內大多數支持,要進入複選方由拉舍特以些微票數擊敗默茨(Friedrich Merz)險勝。

拉舍特身為人口最多的經濟重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州長,被視為默克爾屬意的中間派候選人。其在外交立場上為鴿派,除了主張對華友善外,亦希望促進對美對俄的關係及合作。拉舍特又支持歐盟改革並進一步融合,與其最大對手保守派富豪律師默茨大相逕庭。默茨向來反對默克爾的中間路線,抨擊歐盟富有成員要救濟窮國的制度,又主張較嚴格的移民政策,自詡其政策為抗擊極右另類選擇黨的良方。首輪選舉被淘汰的前環境部長勒特根(Norbert Röttgen)則可更容易與潛在執政盟友綠黨合作。不過最終拉舍特更以55票之差險勝默茨,也顯示黨內的路線分歧。

+2

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

雖然選舉結果以默克爾主義再勝出基民盟的掌舵人位置,不過黨內外仍有不少潛在人選可以問鼎總理之位,如衞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以及基民盟姊妹黨基社盟領袖、巴伐利亞州州長索達(Markus Söder)兩人皆由於抗疫表現備受賞識,民望急升支持度更比三名黨魁候選人為高,亦有可能被黨內議員推舉為總理人選。而3月起多個聯邦州陸續舉行地方選舉,將成為拉舍特的首個考驗。要是基民盟選情觸礁,黨內將可能出現逼宮要求換馬的呼聲,屆時對德國甚至整個歐盟政局,將會有蝴蝶效應的影響。而默克爾民望回升的現象,能否攜基民盟過終點線也是未知之數。

面對歐洲疫情肆虐不止,德國國民生產總值萎縮5%的經濟難關,在歐洲具有定海神針作用的默克爾卸任在即,對德國及歐洲毫無疑問將帶來重大影響。默克爾在任十五年的政績如何,不同人自有不同評價。不過其脫離保守主義教條默許同性婚姻,到向環保份子靠攏棄核等,從金融海嘯時厲行緊縮政策,到新冠疫情改轅易轍支持巨額紓困方案,均證明默克爾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因時制宜的靈活務實風格,令之屹立德國以至歐洲政壇多年依然不倒。在巨人身影之下,其繼任人究竟在此疫症肆虐、經濟蕭條、民粹激盪的亂世下,能否繼續把默克爾主義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