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杯水車薪的增購令 難扭轉美國經濟困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任美國總統拜登周一(25日)簽署行政命令,收緊聯邦政府的採購程序,並欲加大政府採購開支,振興國內式微的製造業。「購買美國貨」的理念某程度上跟前任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如出一轍,不過在全球供應鏈環環相扣的現實下,「購買美國貨」亦未必能抵擋全球化的市場力量,讓美國的工業力量起死回生。

美國總統拜登周一簽署行政命令,收緊政府採購程序的相關規定,以支持國內製造業重生。這份涉及每年6千億美元政府開支的「購買美國貨」計劃,不但旨於修訂「美國製造」的定義,以增加聯邦機構採用進口貨物的難度,同時亦在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裡新增一個監督職位,以審視新規定頒布後的轄免申請。此外,新行政命令亦確保中小型企業,可以更易獲取競標政府合約所須資訊,以及宣布將聯邦政府的車隊更新為美國製造的電動車。

圖為美國康涅狄格州一間廢棄工廠。(Getty)

新舊相同的貿易保護主義

拜登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場大流行已證明,我們再無法依賴一個沒有共同利益國家,來保護在緊急狀態下生活的人民」⋯⋯並批評前任政府無法兌現「美國優先」的承諾,稱「在上屆政府領導下,直接授予外國公司的聯邦政府合同增長了三成⋯⋯這情況在我們看管下將會改變」。但不論是「購買美國貨」或是「美國優先」,兩者的眼光也可歸納為貿易保護主義,當中只有執行的差別,而非理念的分歧。

特朗普為追求「美國優先」的經濟議程,上任後隨即顛覆與他國的貿易關係,不但向中國挑起一場兩敗俱傷的貿易戰,也向美國的傳統盟友挑起關稅戰火,包括強迫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議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同時也向歐盟出產的飛機零件和葡萄酒徵收懲罰性關稅。特朗普的手法拙劣,但仍獲不少美國民眾支持,因為其正確指出美國經濟活力不再的事實。故拜登將「美國優先」的口號換成「購買美國貨」,只是新瓶舊酒的想法,過程中省卻了尋求代罪羔羊、煽動民情的伎倆,但不改兩人同樣面對的難題。

供需改革、聯邦與州並行

可是,拜登的新政只是間接誘因來刺激國內的製造業,其成效仍取決生產成本會否調低。在全球化下,「一條龍」生產模式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是企業根據比較優勢,按成本高低在全球各地採購生產原料,如美國的福特汽車因廉價的勞力和鋼鐵原料將生產線設於墨西哥;又或是通用電氣從中國進口零件後,再用於生產高科技醫療設備生產線等生產模式,無一不是原先美國的生產成本高昂才會外流。故即使拜登以行政命令規定政府多用國貨,新增的政府需求亦未必能抵銷企業外判工序所節省的成本。正如直至疫情爆發前,特朗普政府亦只能為美國增加45萬個製造業就業機會,佔整體勞動人口不足0.3%。要吸引企業回流投資,製造更多就業機會,這些行政命令顯然是杯水車薪。

要真正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讓鐵鏽帶州份以至廣大民眾重新有好工作,還需要州政府的再工業化政策配合。例如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官員為吸引半導體企業台積電前往設廠時,願意負起高達2.05億美元的基建費用,以改善道路和污水處理設施,才會成功誘使台積電豪砸120億美元設廠,並提供1,900個就業職位;同樣地,現時韓國的三星考慮在美國設立芯片製造廠時,亦會考慮到聯邦政府對芯片製造業的財政補助,以及地方政府的稅務優惠和基建配套。因此,拜登的「購買美國貨」縱然會增加國貨的需求,但要重振美國的製造業,也須靠地方政府的再工業化政策配合,以及向企業提供各種實惠補助,吸引投資回流,才能扭轉經濟空心化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