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需要乘風破浪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交所周二(2月9日)宣布委任歐冠昇(Nicolas Aguzin)為行政總裁,任命若獲證監會同意,他將成為港交所第四任行政總裁,亦為首位外籍舵手。歐冠昇是阿根廷籍及持有克羅地亞護照,其外籍之背景引起廣泛關注。

歐冠昇跟李小加一樣出身自摩根大通,2012年至2020年期間出任其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在香港工作了九年,已獲香港永久居民資格。港交所董事會主席史美倫強調,歐冠昇具備大中華、美洲和全球經驗,可推動港交所債券、衍生產品、科技業務等國際化。

考慮到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早前獲得續任,也被指是為了穩住市場信心,港交所任命外籍總裁被猜測是為了吸引外資,也是自然之事。但香港要成為國際投資的首選之地,港交所業務要國際化,其實並非取決於行政總裁是否外籍。難道李小加就不能吸引外資嗎?當然不會這樣。香港市場是否能夠吸引資金,重要的是金融體制成熟穩健,且具備脫穎而出的吸引力。

香港優勢:立足中國、面向國際

有些人以為香港市場正失去吸引力,但事實是外資仍然積極買入港股,港股互惠基金及ETF連續20多個星期獲國際資金部署。原因在於香港對於國際市場的吸引力,正是其立足中國、面向國際的獨特優勢。最重要的,是香港能否把握機遇。

以順豐控股宣布以175億元收購嘉里物流51.8%股權為例,嘉里是馬來西亞富商郭鶴年成立的企業,但它很早便選擇了在香港上市,以此擴大在內地市場的版圖,併購它的順豐控股則提出了分拆順豐房託在港上市,其快遞業務會否在香港集資也為市場所熱議。這一切的市場活動,都是在香港發生的。隨着中概股回流、中國持續開放市場、內地經濟向好,香港市場亦只會愈來愈蓬勃。

香港既有地利,亦遇上天時,剛卸任的李小加則可謂人和,為繼任人選鋪了一條不錯的道路。他早前便自言任內致力於連水、換魚、跨界及改制。連水者,中港市場互聯互通也;摸魚者,推動港股IPO改革以吸引企業;跨界者,即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改制,包括了建議將新股結算週期從T+5大幅減為T+1,進一步方便新股上市。

天時、地利、人和

回首李小加11年任期,港交所雖然併購倫敦交易所失敗,但滬港通及深港通相繼落地,同股不同權企業獲允許在港上市,亦正因為這些變革,香港今天才能乘着中美角力所帶來的浪潮,吸引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試想若非互聯互通成熟,今天哪有北水作為誘因,吸引中資企業來港第二上市?更莫說同股不同權的企業將不可能考慮以香港作為集資之選。

香港金融市場正在迎接中概股回流的浪潮,此時港交所委任一名不諳中文的行政總裁,難免被受質疑。史美倫與中國政府關係良好,或可補歐冠昇之局限,其未來將發揮怎樣的角色,為市場所期待。但董事會主席跟行政總裁始終是不同職位,後者才是管理港交所之日常運作。歐冠昇能否把握香港市場此階段之發展,助其金融中心地位更上層樓,始終為關鍵。

在港工作九年的歐冠昇任職細摩時已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去年12月曾指出中國是疫下少數仍然表現強勁的經濟體,甚至投資氣氛較疫前更熾熱。面對中概股潮流,歐冠昇若能乘風破浪,那麼港交所自然能進入新一階段,甚至進一步吸引歐美大型企業來港。「不管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