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堆砌帳目數字 不如規劃未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會在2021/2022年度開始將未來基金投資收益逐步反映在政府帳目上,同時亦會沿襲2019/2020年度預算案的決定繼續把房屋儲備金分批回撥,務求借此壓縮預算開支赤字幅度。坊間有聲音批評這種舉措等同於玩弄「財技」及「先使未來錢」,但亦有人認同如此安排可以更加真實展示本港財政狀況。

無論房屋儲備金抑或未來基金,兩者都屬於上一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留下來的「遺產」,前者是將2014年及2015年的財政儲備整體投資收益撥備滾存所得,後者則是在2016年將全部土地基金結餘加上後續注資所賺取的利息構成。按照最初構想,房屋儲備金應該要在政府及房委會評估有需要用來資助公營房屋開支時才能透過立法會申請撥款,未來基金投資收益也要等到2025年底才結算清還。

陳茂波推翻曾俊華的政策,將房屋儲備金回撥至財政儲備。(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回撥基金收益 未脫造數思維

平情而論,上述兩項基金收益本來就是港府可動用的財政儲備資源,但在過去幾年卻一直未有完全體現在會計帳目之上,故此陳茂波先後決定將它們分批回撥,客觀來看勉強還算是讓公眾能夠更加直觀瞭解本港財政實況,同時也可以增加政府能夠用來投放到服務市民和發展社會的資金。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便指出,回撥基金收益有助反映財政實況,也比以往放着不用更好。

儘管如此,會計師出身的陳茂波之所以將房屋儲備金及未來基金款項回撥到政府帳目,主要原因還是希望「造數」而已。今年他在演辭稱回撥安排「令我們即使面對未來數年的赤字預算,財政儲備仍可維持在相對穩健的水平,增強外界對香港財政實力的信心,有利於維持金融穩定」云云,這番言論就活脫脫展示了其「造數」思維,並不是真心希望善用公共財政資源來為本地市民謀求福祉。

披露隱藏資產 建立宏觀財策

想要政府帳目真實反映公共財政狀況,應該做的顯然不止於回撥房屋儲備金以及未來基金收益,畢竟公眾原本就能從金管局年報及外匯基金財務報表查知其情況,《香港01》與其他媒體亦老早呼籲過政府停止運用「財技」來遮瞞相關資金。像是許多由政府全額或部分擁有的法定機構經營及投資收益,在調動上雖然可能受到較大限制,但從擁有權角度最終亦應該算作政府儲備,相關資產情況亟待財金官員開誠佈公。

陳茂波宣讀《財政預算案》期間飲水。(鄭子峰攝)

最後,陳茂波今年選擇回撥安排對象剛好都是針對曾俊華設立的儲備來下手,無疑還反映了另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港府欠缺一套宏觀財政政策。財金官員可單憑當下的帳目需要,推翻前任者的長遠安排,但又不需要提出具體的取締理由,或是退而求其次地設法別在任內負上「虧錢」污名。與其這樣關心帳目數字是否好看,他們不如還是腳踏實地,貫徹責任謀劃未來發展,不然理應規劃本港財政的要職淪為會計員,只會是港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