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政府高官犧牲了小市民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24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他在立法會一個多小時的發言中,由全球經濟重心西向東移的大趨勢,談到擴建標準十一人草地足球場,內容好像很豐富。但其實他的訊息只有一個——小市民自己看着辦。

香港現在的情況是怎樣呢?自一年前起,不少市民被安排放無薪假,甚至乎已經被裁員。最新的失業率高達7%,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等都是重災區。與此同時,住宅物業交易宗數及金額卻仍然處於高位,股票市場繼續暢旺,恒生指數過去半年升了約兩成。在經濟逆境中哪些人首當其衝,哪些人較不需要幫助甚至乎是贏家,相信不用什麼高深的經濟知識都能弄清楚。

財政司司長表示推出的逆周期措施涉及逾1,200億元,但問題是這些錢在幫助哪些人,不幫助哪些人。對於經濟需要最大的失業市民,陳茂波只重申「政府亦已多次闡述不接納建議的政策考量」,就撇開了承擔失業援助金的責任。《財政預算案》只提供上限8萬元的失業貸款,意味失業者要將自己的命運押注在一年後的就業情況,但他們既不肯定未來一年能否找到工作,亦不會知道找到工作後會否因為疫情等原因而再度失業,那貸款給這些人可又以有多大保障呢?

支援基層的金額有限

對於住在公屋裏的基層市民,往年政府尚且肯花18億元為其代繳一個月租金,但今年連這個都取消了;至於申領綜援、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人士,以往政府可花42億向他們派發多一個月補貼,但今年只縮減至僅得半個月。可是與此同時,政府卻又樂意繼續寬減住宅物業差餉、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幫助那些還算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市民,而三者加起來卻涉及230億元。這不正是說明了政府願意用較多的錢幫助那些有工作收入及自置住宅物業的人減輕負擔,卻不願意花更少的錢幫助那些低收入市民?

上述質疑並不是要將不同經濟階層市民對立起來,而是想質問政府分配開支準則到底是什麼。若然政府財政力量足夠,對不同階層都提供支援也是可以的,只是官員經常強調財赤風險。陳茂波就預計下年度赤字為1,016億元,又預測經營帳目在未來五年均會錄得1,400億至224億元赤字,但事實上下月底財政儲備預計仍有9,027億元之多,港府怎麼說都不是沒錢,也沒有陷入結構性赤字。官員在財政實力仍然雄厚時堅持勒緊褲頭,不肯幫助有需要的基層市民,那顯然是不負責的。

常言道「財政預算是一份道德文件」(Budget is a moral document),這份《財政預算案》又反映了什麼呢?在此經濟艱難時刻,政府一方面開徵股票印花稅,增加庫房收入,但另一方面卻不肯用之於民,讓基層過些好日子。在財政司司長總共203段立法會致詞中,沒有隻字提及「貧」或「窮」,好像那149萬貧窮人口以從來都不在官員視域之內,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也非政府所關心之事。香港高官如何看待小市民,答案大概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