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赤字絕非結構性 政府不應牽頭緊縮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星期三(2月24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修訂2020/2021年度推算綜合赤字為2576億元,並且估計2021/2022年度赤字仍會達到1016億元。司長在演辭中指出「香港經過十五年來錄得盈餘之後,將會連年出現赤字……綜合帳目預計亦會連續四年錄得赤字」,再加上他同時宣佈多項節流設施,似乎是預示港府未來將要緊縮開支以應付財赤危機。

正如陳茂波過去幾月一直宣稱的,現時香港財政赤字尚未演變成為「結構性財赤」,像是2021/2022年度經營收入預算佔政府整體收入比例為79.6%,數額相當於生產總值的16.5%,兩個數字皆為今屆政府新高,而且從2006/2007年度至2016/2017年度間,港府歷年平均經營收入總額分別佔同期整體收入及生產總值的80.2%與16.4%,說明今次經營收入預算與前兩屆曾蔭權、梁振英政府實際表現相若。

預算案演辭附錄的中期財政預測,其實也比過去一年樂觀得多。今年陳茂波預測後三個財政年度的港府財政赤字只有不足150億元,規模除了遠遠不及屬於非常態的過去兩年之外,還要低於前一份預算案對同期赤字皆超越150億元的預測。另外,陳茂波這次又估計港府帳目能夠在五年之後回復盈餘,然而他去年卻是預測財赤情況會維持五年以上,再次證明司長本人亦不認同香港會出現「結構性財赤」。

陳茂波宣讀《財政預算案》。(梁鵬威攝)

支出太節制 用度仍短視

儘管港府根本沒有「結構性財赤」的明顯風險,但今次預算案竟無意加大開支幫助市民和恢復經濟。2020/2021年度原本預算公共財政開支總額約為7731億元,修訂數字甚至高達8601億元,而在民困未解、庫入回升的2021/2022年度居然倒過來將預算金額減到7714億元,連中期預測也估計2022/2023年度政府經營及綜合開支都會進一步降低,這種緊縮開支安排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預算案對於庫房支出的具體分配情況,尤其可以看出一眾高官仍然無法擺脫短視用度惡習,不肯花費公帑投資未來。就以最影響本地長遠發展的教育為例,它佔2021/2022年度預算公共財政開支總額比例僅14.4%,較之前一年的14.5%還要低;至於司長演辭雖然侃侃而談發展土地、房屋供應大計,但公共財政開支預算真正用在基建、房屋的比例實際卻分別僅得10.9%和5.5%,前者比較2018年以前大幅壓縮,後者則與過往一直走勢無大分別。

香港土地房屋問題極為尖銳,是社會深層次矛盾其中一個來源。(資料圖片)

陳茂波的言論與新一份預算案的內容,明明已經展示了香港「結構性財赤」風險甚低。奇怪的是,這種認知卻還是沒法讓港府改變開支保守節制作風,財金官員始終都受囿於守財思維,無視自身責任、拒絕帶頭投資發展本地社會。難道他們覺得繼續保障實際上穩健如一的財政儲備,要比投資未來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