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房坐談經濟 不如落區看民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一(6月2日)向立法會匯報本港經濟,表示「香港經濟在今年第一季表現穩健,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3.1%」 。就連立法會議員也知道店舖結業一間接一間,陳茂波雖說「好上心」,但仍然沒有具體政策應對,只謂政府有不同資助計劃協助升級轉型。乍聽之下,還以為在怪商戶自己不爭氣。比起坐在議事廳高談闊論本港經濟,市民每日穿梭在街頭,感受到截然不同的香港。
落區行程可以由容易的做起——去那些傳統的遊客旺區。不管是尖沙咀抑或銅鑼灣,官員都會發現現在的遊客已不像以往那樣大手筆消費,更多人來香港只是「打卡」,拍幾張照片。我們當然歡迎所有旅客,但本地零售始終要做生意。生意何在?即使是國際名店,人流都可能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旺舖招租」有多旺?「屹立不倒」或未倒?
不只遊客消費模式轉變,本地消費力亦告疲弱。官方統計的零售樓宇空置數字,遠不及走在旺角、深水埗或者荃灣的街道上,更能明白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就算走在彌敦道,十間舖位可能就有兩三間拉上鐵閘,貼滿「旺舖招租」的告示。有些原本是食肆的舖位甚至空置了一段日子,店內環境不堪入目。同樣上個月結業的海皇粥店、燉奶佬、連鎖米線舖,司長不難找到他們的舖位足跡,還有灣仔老字號咖喱館、中環打工仔飯堂、大圍小食店、西環新式大排檔等。空置舖位哪區比較多?通常原本是什麼生意?店面多大面積?再不然問問附近店主,不會不知道商舖丟空多久,租金大約水平是多少,抑或是「拍烏蠅」沒有生意。
6月踏入第一天,香港人就要送別嘉禾海運戲院。市民購票支持以「經典盲盒場」形式上映最後三場電影,更重要的是親身送別一段歷史。要了解本港市道、經濟困難,沒有比起送別老店更好的方法。即使司長錯過了過去幾星期一輪結業潮,不要緊,不幸地說恐怕陸續有來,還有很多我們不捨的店舖未來可能結業。官員應該去跟街坊聊聊,聽聽老闆親口訴說經營幾十年的心血,最終如何敵不過租金壓力。就連高檔的珠寶鐘錶店,為什麼也因為「計唔到數」而無奈離場?
在他們旁邊的商舖,千萬不要以為總是「屹立不倒」,實情或許只是苦苦堅持,苟延殘喘。官員落區,同樣應該走進去問問這些商戶,附近一間又一間店舖結業,對他們的生意以至士氣有什麼影響,面對怎樣的租金壓力。他們或許會告訴你,有時業主明知市道差,也不肯大幅減租,因為他們知道商戶一旦搬遷要重新裝修,成本同樣不菲,實際上如同一種「博弈」,打賭小店不敢輕言棄租。
跟打工仔買飯、乘車、回家可知經濟
老闆生意捱不下去,打工仔的同樣沒有好日子過。司長可以在午飯時間,走進快餐店、茶餐廳或者商場foodcourt,用膳之餘跟收銀員、侍應、清潔工友聊幾句,又或者鄰桌也在吃飯的前線服務人員。如果問他們「人工有否調整?」、「擔不擔心裁員?」,他們可能會滔滔不絕地吐苦水,工時如何不合理,同時又要做到「踢晒腳」,甚至可能即將被電腦化、電子化的系統取代。不過這些食肆為了「做多幾轉生意」,通常節奏很快,客人食完就得起身,官員想深入了解打工仔之苦,也沒有多少時間。
但不緊要,到了下班時段,街頭兩餸飯店門口自然大排長龍。政府官員可以由「食」談起,了解他們花三四十元打算揀什麼餸,為什麼有這樣的選擇。他們可能會說,餐廳晚市動輒過百元並不划算,「兩餸飯有菜有肉,經濟又實惠」。陳茂波不是不知道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實質下跌1.1%,但這些紙上數字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意味甚麼,排隊買一次兩餸飯就能知道市民面對的經濟壓力。
如果排在前後的先生、小姐樂意,司長應該到他們的家中探訪一下。是兩百呎,抑或三百呎?每個月租金原來已經差不多兩萬元,佔了他們收入的多少,還剩下多少可以用於日常生活?如果這個家庭已經有小朋友,教育、照顧、課外活動等開支又佔了他們多少?如果仍然是兩口子之家,面對昂貴的生活成本、有限的居住空間,他們的打算又是怎樣?
最後不應忘記的是,既然落區,官員當然應該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他們可能這才會發現,有些市民可能為了節省幾元而選擇搭巴士,即時明知巴士可能不會準時到站。更多人買了月票,因為計過可以節省一百幾十元。但他們這個時候可能會向司長埋怨,今個月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門檻已由400元提高到500元,變相連少少的「著數」都面臨縮水。對於每日跨區上班的市民,他們每月的交通開支將會增加多少?這是不是又一個原因,驅使他們減少外出用餐,買兩餸飯回家更划算?
就數據而言,司長固然正確地指出本港經濟「穩健」、預期經濟增長。但比起經濟,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民生——結業潮、消費降級、就業前景、生活成本——往往像另一個平行時空。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周霽剛履新中聯辦主任,即落區「看看大家,了解社區工作狀況和市民生活」,並且明言「習近平總書記對香港同胞民生福祉念茲在茲」。
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要求——「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提出已近三年,特區政府官員作為第一責任人更加應該知道什麼是「責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