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中美角力場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韓國政府周三(24日)確認,朝鮮於周日(21日)曾向西部海域發射兩枚近程巡航導彈,是近一年以來首次試射,也是拜登政府上任後的首次。

本月中旬,美國總統拜登重啟四方安全會談,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澳洲總理莫里森及印度總理莫迪商討加強合作。隨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防部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走訪日韓。上周四至五(18至19日),布林肯回到美北阿拉斯加,聯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接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及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上述三場外交會議舉行後,朝鮮試射導彈,政治訊息不言而喻——對拜登政府的一記警告。

美日韓下周商對朝政策

自上任後,拜登政府已積極規劃對朝政策。根據報道,拜登已接見自1990年代以來美國曾與平壤政府打交道的大部份官員,包括2018年特朗普與金正恩首腦峰會的參與官員。審視工作目前處於收尾階段,下周沙利文將在首都華盛頓接待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北村滋及青瓦台國家安保室室長徐薰,分享對局勢的研判。

另一邊廂,剛結束訪問中國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周二(23日)起訪問韓國,為期三天,其中重點正是委婉勸告對方勿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顯然,不在四方安全會談之列的韓國,當下取態備受關注,值得中美積極左右。

事實上,朝鮮半島向來都是中美利益關切所在。1950年代韓戰爆發,令美國政府驚覺將台灣納入第一島鏈以圍堵共產主義勢力擴張之重要。美國在韓國駐軍及近年部署的薩德系統,既為朝鮮金氏政權之心頭大敵,亦為中國政府所顧忌。隨中美關係升溫,中國對韓國的拉攏力度,及美國對朝鮮是鷹是鴿,或將左右大局。

中美爭取國際認同

其實中美角力在本質上就不只是中美之事。當今天下雖然仍以美國為第一大國,中國為第二大經濟體,但多邊主義已是勢不可擋的趨勢。即使強如中美,也必須以利及以理拉攏盟友支持。由一帶一路、非洲投資到中歐投資協定,中國政府顯然深諳此道,習近平更提出了「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拜登上台後雖然糾正了前朝特朗普之單邊主義政策,但習慣了號令天下的美國能否放下身段,更平等及互惠互利地贏取各國支持,只怕仍不無疑問。

不少人說,楊潔篪在阿拉斯加的搶白是說給中國人聽的,加深民族情緒。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中美平等、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的論述,也是在向國際觀眾展示美國恃強的帝國形象。美方批評的戰狼外交和中方形塑的美帝形象,何者能得到更多共鳴,或許已是一場無煙硝之戰。